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7页 |
1.1.1 水资源现状 | 第11-12页 |
1.1.2 水污染现状 | 第12-13页 |
1.1.3 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的必要性 | 第13-15页 |
1.1.4 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概述 | 第15-17页 |
1.2 生物砂滤池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2.1 生物砂滤池的发展 | 第17-19页 |
1.2.2 生物砂滤池过滤性能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2 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设计简介 | 第23-39页 |
2.1 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设计原理 | 第23-31页 |
2.1.1 表层过滤与深层过滤 | 第23-24页 |
2.1.2 颗粒过滤三阶段机理 | 第24-25页 |
2.1.3 过滤理论数学模型 | 第25-29页 |
2.1.4 反冲洗机理及数学模式 | 第29-31页 |
2.2 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主要设计参数 | 第31-37页 |
2.2.1 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的总体设计 | 第31-33页 |
2.2.2 配水系统的设计 | 第33-34页 |
2.2.3 中心气提管的设计 | 第34-36页 |
2.2.4 砂水分离器的设计 | 第36-37页 |
2.2.5 水位调节器的设计 | 第3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3 试验材料、试剂与分析方法 | 第39-44页 |
3.1 试验工艺流程 | 第39页 |
3.2 试验进水水质 | 第39-40页 |
3.3 装置与试验材料 | 第40-41页 |
3.3.1 装置主体材料 | 第40页 |
3.3.2 相关管道 | 第40页 |
3.3.3 自吸泵 | 第40页 |
3.3.4 流量计 | 第40页 |
3.3.5 空气压缩机 | 第40-41页 |
3.3.6 滤料 | 第41页 |
3.3.7 空气 | 第41页 |
3.4 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41-43页 |
3.4.1 进出水流量的测定 | 第41页 |
3.4.2 压缩空气流量的测定 | 第41页 |
3.4.3 砂循环速率的测定 | 第41页 |
3.4.4 SS的测定 | 第41页 |
3.4.5 COD的测定 | 第41-42页 |
3.4.6 TP的测定 | 第42页 |
3.4.7 NH_3-N的测定 | 第42页 |
3.4.8 TN的测定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最优工作参数的确定 | 第44-52页 |
4.1 滤层高度对过滤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4.1.1 试验安排 | 第44页 |
4.1.2 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4.2 进水量(滤速)对过滤性能的影响 | 第45-47页 |
4.2.1 试验安排 | 第45-46页 |
4.2.2 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4.3 空气量对砂循环速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1 试验安排 | 第47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4.4 空气量、砂循环速率对过滤性能的影响 | 第48-50页 |
4.4.1 试验安排 | 第48-49页 |
4.4.2 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4.5 液位差对冲洗水量的影响 | 第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5 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在不同清洗方式下的除污效果 | 第52-65页 |
5.1 静态过滤状态下的除污效果 | 第52-57页 |
5.1.1 对SS的去除效果 | 第52-54页 |
5.1.2 对COD的去除效果 | 第54页 |
5.1.3 对TP的去除效果 | 第54-55页 |
5.1.4 对NH_3-N的去除效果 | 第55-56页 |
5.1.5 对TN的去除效果 | 第56-57页 |
5.2 间歇清洗状态下的过滤效果 | 第57-60页 |
5.2.1 在“泄露点”开启清洗 | 第57-58页 |
5.2.2 在“去除率下降点”开启清洗的过滤效果 | 第58-60页 |
5.3 连续清洗状态下的除污效果 | 第60-63页 |
5.3.1 对SS的去除效果 | 第60页 |
5.3.2 对COD的去除效果 | 第60-61页 |
5.3.3 对TP的去除效果 | 第61-62页 |
5.3.4 对NH_3-N的去除效果 | 第62页 |
5.3.5 对TN的去除效果 | 第62-63页 |
5.4 小结 | 第63-65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65-68页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6.2 建议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硕士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