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藏地探秘小说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学术视野与研究动态第10-14页
    1.2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 藏地书写及其研究的意义第15-17页
2 通俗文学的新类型:藏地探秘小说的发生与成型第17-61页
    2.1 传统小说的发展困境与藏地探秘小说的发生第17-37页
        2.1.1 传统小说的发展困境第17-23页
        2.1.2 藏地探秘小说的发生第23-37页
    2.2 藏地探秘小说示例第37-56页
        2.2.1 何马——《藏地密码》:传统与异域交织下的现代传奇第37-44页
        2.2.2 杨志军——从《藏獒》到《伏藏》第44-52页
        2.2.3 涉及藏元素的探秘小说——《鬼吹灯》、《盗墓笔记》第52-56页
    2.3 藏地探秘小说的泛滥第56-61页
        2.3.1 异质——同质——低质第56-58页
        2.3.2 粗中取精的必由之路第58-61页
3 藏地探秘小说的类型化特征第61-99页
    3.1 异域文化想象第61-76页
        3.1.1 发现-建构:藏地文化符码谱系第61-67页
        3.1.2 景观-奇观:非日常空间景观书写和现代性想象第67-71页
        3.1.3 差异-混血:汉藏人物碰撞对比第71-76页
    3.2 消费化倾向第76-90页
        3.2.1 文学的商品化及消费价值第77-83页
        3.2.2 集体梦想——个体接受的多元消费心理结构第83-85页
        3.2.3 从“一”而“多”的文化产业链第85-88页
        3.2.4 消费西藏第88-90页
    3.3 藏地探秘小说的网络文学性第90-99页
        3.3.1 技术中心化与公共空间第90-93页
        3.3.2 民间立场与“草根”狂欢第93-96页
        3.3.3 “网络性”与“文学性”之辩证第96-99页
4 藏地探秘小说检讨及发展可能性探寻第99-108页
    4.1 藏地探秘小说检讨第99-102页
        4.1.1 必然性优势第99-101页
        4.1.2 普遍性弊端第101-102页
    4.2 发展可能性探寻第102-108页
        4.2.1 雅俗融合第102-104页
        4.2.2 中国故事——中国IP第104-106页
        4.2.3 立足本土,走向世界第106-108页
结语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6页
附录第116-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研究
下一篇:论新时期藏地汉语游记散文的发生机制与精神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