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实验研究 | 第9-24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9-11页 |
(一) 实验动物 | 第9-10页 |
(二) 实验用药品 | 第10页 |
(三) 实验用试剂 | 第10页 |
(四) 实验仪器 | 第10-11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11-15页 |
(一) 造模方法(包括致敏阶段和激发阶段)与模型评价 | 第11页 |
(二) 给药方法与途径 | 第11-12页 |
(三) 标本采集与方法 | 第12页 |
(四) 观测指标与检测方法 | 第12-15页 |
三 实验结果与统计分析 | 第15-24页 |
(一) 一般状况 | 第15-16页 |
(二) 各组大鼠肺组织光镜下病理学观察 | 第16页 |
(三) 实验前后大鼠体重的变化 | 第16-18页 |
(四) 实验后大鼠存活率比较 | 第18-19页 |
(五) 各组血清中IFN-γ含量比较 | 第19-20页 |
(六) 各组肺泡灌洗液中IFN-γ含量比较 | 第20-21页 |
(七) 各组血清中IL-4含量比较 | 第21-22页 |
(八) 各组BALF中IL-4含量比较 | 第22-24页 |
讨论 | 第24-30页 |
一 《伤寒杂病论》中四个经方治疗哮喘的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一) 小青龙汤 | 第24页 |
(二) 射干麻黄汤 | 第24-25页 |
(三) 桂枝加厚朴性子汤 | 第25-26页 |
(四) 麻杏石甘汤 | 第26-27页 |
二 四个经方及其合方对哮喘动物模型检测指标影响及结果分析 | 第27-30页 |
(一) 关于模型选择及模型评价 | 第27页 |
(二) 大鼠一般状况表现比较 | 第27页 |
(三) 各治疗组对模型大鼠IL-4/IFN-γ含量的影响 | 第27-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综述 | 第34-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附录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