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一体化技术在包头土右旗地区的应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1.2.1 电网运行研究动态 | 第11页 |
1.2.2 体制管理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1.2.3 调度管理研究动态 | 第12页 |
1.2.4 变电站管理现状 | 第12-13页 |
1.2.5 调控一体化模式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3-15页 |
第2章 电力系统运行情况研究 | 第15-28页 |
2.1 电力系统组成 | 第15-16页 |
2.1.1 调度系统——核心环节 | 第15页 |
2.1.2 控制系统——监督环节 | 第15页 |
2.1.3 运行系统——实施环节 | 第15-16页 |
2.1.4 检修系统——保障环节 | 第16页 |
2.1.5 营销系统——辅助环节 | 第16页 |
2.1.6 总结 | 第16页 |
2.2 国内电网运行管理模式 | 第16-25页 |
2.2.1 调度 | 第16-18页 |
2.2.2 发电 | 第18-19页 |
2.2.3 输电 | 第19页 |
2.2.4 变电 | 第19-21页 |
2.2.5 配电 | 第21-22页 |
2.2.6 电缆 | 第22页 |
2.2.7 检修 | 第22-23页 |
2.2.8 计量 | 第23-24页 |
2.2.9 保护 | 第24页 |
2.2.10 营销 | 第24页 |
2.2.11 总结 | 第24-25页 |
2.3 国外电网运行模式 | 第25-27页 |
2.3.1 美国 | 第25页 |
2.3.2 英国 | 第25页 |
2.3.3 日本 | 第25-26页 |
2.3.4 丹麦 | 第26页 |
2.3.5 俄罗斯 | 第26页 |
2.3.6 总结 | 第26-27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土右旗地区电力系统运行及管理模式现状 | 第28-35页 |
3.1 土右旗地区地理概况 | 第28-29页 |
3.2 土右地区电网结构 | 第29-32页 |
3.2.1 土右地区负荷情况 | 第29-30页 |
3.2.2 土右地区电网组成 | 第30-31页 |
3.2.3 未来发展形势 | 第31-32页 |
3.3 土右地区电网运行模式 | 第32-33页 |
3.3.1 调控一体化模式 | 第32-33页 |
3.4 土右地区电网管理模式 | 第33-34页 |
3.5 目前电网运行的缺陷 | 第34-35页 |
第4章 土右旗地区调(控)配一体化应用情况 | 第35-47页 |
4.1 调(控)配一体化技术在土右旗地区的必要性 | 第35页 |
4.2 调度一体化技术说明 | 第35-41页 |
4.2.1 技术体系 | 第35-39页 |
4.2.2 调控配一体化组织体系 | 第39-41页 |
4.2.3 调控配一体化操作流程 | 第41页 |
4.3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现状 | 第41-43页 |
4.3.1 情况简介 | 第41-42页 |
4.3.2 系统可靠性 | 第42页 |
4.3.3 系统稳定性 | 第42页 |
4.3.4 系统安全性 | 第42页 |
4.3.5 信息的完整性 | 第42-43页 |
4.3.6 数据准确性与实时性 | 第43页 |
4.4 调控配一体化模式实施及效果 | 第43-44页 |
4.5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工作总结 | 第44-47页 |
4.5.1 实现县调自动化的必要性 | 第45页 |
4.5.2 开展实施县调自动化系统改造工程的过程 | 第45-46页 |
4.5.3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 第46-47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7-48页 |
5.1 总结 | 第47页 |
5.2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