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4-2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铝合金板带半成品生产工艺 | 第15-17页 |
1.2.1 开坯热轧工艺 | 第15页 |
1.2.2 双辊铸轧工艺 | 第15-16页 |
1.2.3 连铸连轧工艺 | 第16-17页 |
1.3 不同工艺生产5052铝合金板材的可行性分析 | 第17-18页 |
1.4 5xxx铝合金板材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4.1 5052 铝合金 | 第18页 |
1.4.2 5052 合金中各元素的作用 | 第18-20页 |
1.4.3 合金化设计对 5xxx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20-21页 |
1.4.4 轧制及热处理对 5xxx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21-22页 |
1.5 研究意义和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1.5.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5.2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23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25-30页 |
2.1 材料制备 | 第25-26页 |
2.1.1 原材料的选用及实验设备 | 第25页 |
2.1.2 合金熔炼及浇铸 | 第25-26页 |
2.2 试验分析方法 | 第26-30页 |
2.2.1 金相显微组织分析 | 第26-27页 |
2.2.2 显微硬度测试 | 第27-28页 |
2.2.3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8页 |
2.2.4 杯突试验测试 | 第28-29页 |
2.2.5 DSC测试 | 第29页 |
2.2.6 SEM分析和EDS分析 | 第29页 |
2.2.7 电化学腐蚀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3 模具设计及凝固过程模拟 | 第30-40页 |
3.1 模具设计 | 第30-31页 |
3.2 5052 铝合金凝固过程模拟 | 第31-34页 |
3.2.1 热传导的基本方式 | 第31-32页 |
3.2.2 传热过程分析 | 第32页 |
3.2.3 热物性参数 | 第32-34页 |
3.3 模拟结果 | 第34-36页 |
3.3.1 5052 铝合金结晶方向 | 第34-36页 |
3.3.2 冷却速度模拟 | 第36页 |
3.4 铸态组织晶粒大小对比 | 第36-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Mg、Cr对5052铝合金结晶区间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0-53页 |
4.1 Mg、Cr对5052铝合金板材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 Mg、Cr对5052铝合金结晶区间大小的影响 | 第41-44页 |
4.3 铸态5052铝合金硬度大小分析 | 第44-45页 |
4.4 再结晶温度的确定 | 第45-49页 |
4.4.1 退火温度对5052铝合金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4.4.2 退火温度对5052铝合金硬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3 退火温度对5052铝合金板材杯凸值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4 退火温度对5052铝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48-49页 |
4.5 Mg、Cr元素对5052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9-51页 |
4.6 Mg、Cr元素对5052铝合金杯凸值的影响 | 第51-5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Si对5052铝合金结晶区间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3-60页 |
5.1 5052 铝合金第二相分析 | 第53-54页 |
5.2 Si含量对5052铝合金结晶区间大小的影响 | 第54-55页 |
5.3 Si含量对5052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5-57页 |
5.4 Si含量对5052铝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主要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个人简介与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