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组织建设论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论文

扶贫领域村干部腐败问题研究--以山东省J县为例

中文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1.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14-15页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1 国内研究概况第15-17页
        1.2.2 国外研究概况第17页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页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8-21页
        1.4.1 村干部的内涵和角色第18-20页
        1.4.2 扶贫第20页
        1.4.3 扶贫领域村干部腐败第20-21页
    1.5 相关理论基础第21-24页
        1.5.1 政策执行理论第21-23页
        1.5.2 公共选择理论第23页
        1.5.3 委托-代理理论第23-24页
第二章 扶贫领域村干部腐败现象及危害—以山东省J县为例第24-35页
    2.1 山东省J县基本县情第24-25页
        2.1.1 山东省J县经济社会情况第24页
        2.1.2 山东省J县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第24-25页
    2.2 山东省J县扶贫领域村干部腐败问题现状第25-27页
    2.3 山东省J县扶贫领域村干部腐败的表现形式第27-31页
        2.3.1 经济类腐败第27-29页
        2.3.2 职务类腐败第29-30页
        2.3.3 作风类腐败第30-31页
    2.4 山东省J县扶贫领域村干部腐败的特点第31-34页
        2.4.1 “一把手”涉案比例较大第31页
        2.4.2 集体贪腐行为日益增多第31-32页
        2.4.3 腐败行为多以经济目的为主第32页
        2.4.4 低保、危房领域问题集中第32-33页
        2.4.5 可复制性强第33-34页
    2.5 扶贫领域村干部腐败的危害第34-35页
        2.5.1 严重损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第34页
        2.5.2 制约国家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实第34页
        2.5.3 影响社会稳定第34-35页
第三章 扶贫领域村干部腐败的原因分析——以山东省J县为例第35-45页
    3.1 村干部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缺陷第35-37页
        3.1.1 村干部整体素质偏低第35-36页
        3.1.2 “官本位”和特权思想严重第36页
        3.1.3 利益驱使导致心理失衡第36-37页
        3.1.4 纪律意识淡薄第37页
    3.2 贫困群众作为目标群体的缺陷第37-39页
        3.2.1 政策信息获取上处于严重劣势第37-38页
        3.2.2 贫困户更关注既得利益第38页
        3.2.3 对待村干部腐败的“囚徒困境”心理第38-39页
    3.3 外部监督环境的缺陷第39-43页
        3.3.1 政府部门监督跟进不力第39-41页
        3.3.2 村民监督虚化弱化第41-42页
        3.3.3 村级扶贫资金监管不规范第42页
        3.3.4 腐败成本较低第42-43页
    3.4 扶贫政策的缺陷第43-45页
        3.4.1 部分政策论证不够科学第43-44页
        3.4.2 政策调整跟进不力第44-45页
第四章 扶贫领域村干部腐败防治对策分析—以山东省J县为例第45-56页
    4.1 提升村干部的整体素质第45-48页
        4.1.1 提高村干部的文化修养第45-46页
        4.1.2 提高村干部的宗旨意识第46页
        4.1.3 提高村干部的法纪意识第46-47页
        4.1.4 提高村干部的薪资待遇第47-48页
    4.2 提高贫困群众政策参与度第48-51页
        4.2.1 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第48-49页
        4.2.2 增强贫困群众的的维权意识第49页
        4.2.3 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第49-50页
        4.2.4 建立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工作的保障机制第50-51页
    4.3 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监督制约第51-53页
        4.3.1 理顺各职能部门的监督责任第51页
        4.3.2 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第51-52页
        4.3.3 加强社会监督力量的制约第52-53页
        4.3.4 加大扶贫领域村干部腐败惩处力度第53页
    4.4 提高扶贫政策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第53-56页
        4.4.1 政策制定要立足实际第53-54页
        4.4.2 细化完善扶贫工作程序第54-55页
        4.4.3 加强政策执行中的跟进调整第55-56页
结束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协商民主实践研究
下一篇:“三三制”政权民主政治思想的实践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