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2页 |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三、研究主要内容 | 第9页 |
四、研究主要对象 | 第9-10页 |
五、研究主线 | 第10页 |
六、研究主要方法 | 第10-1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2页 |
(一) 提问 | 第12页 |
(二) 课堂提问 | 第12页 |
二、数学课堂提问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一) 国内数学课堂提问研究 | 第12-15页 |
(二) 国外数学课堂提问研究 | 第15-17页 |
三、总结与反思 | 第17-19页 |
第3章 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课堂提问的个案研究 | 第19-63页 |
一、L·W·安德森分类学理论简介 | 第19-21页 |
二、编码系统 | 第21-25页 |
(一) 教师提问类型编码 | 第22页 |
(二) 课堂提问的问答检核量表的运用 | 第22-25页 |
三、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课堂提问的个案比较分析 | 第25-58页 |
(一) 中学数学特级教师课堂提问个案分析 | 第25-39页 |
(二) 中学数学普通教师课堂提问个案分析 | 第39-51页 |
(三) 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可比性说明及数据整理 | 第51-58页 |
四、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结果分析 | 第58-62页 |
(一) 提问类型的比较及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二) 教师挑选回答问题方式的比较及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三) 学生回答类型的比较及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四) 教师理答方式的比较及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五、个案研究的结论 | 第62-63页 |
(一) 提问问题类型方面 | 第62页 |
(二) 师生提问活动方面 | 第62-63页 |
第4章 教育启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3-66页 |
一、教育启示 | 第63-64页 |
(一) 前提是充分准备 | 第63页 |
(二) 实质是促进学生培养能力 | 第63页 |
(三) 关键在于师生互动 | 第63-64页 |
(四) 助力是正确评价 | 第64页 |
二、反思与展望 | 第64-66页 |
(一) 课堂观察及编码 | 第64页 |
(二) 样本选取 | 第64-65页 |
(三) 有待研究的内容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93页 |
附录A 教师访谈提纲 | 第69-70页 |
附录B 学生访谈提纲 | 第70-71页 |
附录C 《§1.2.3 相反数》课堂实录(中学数学特级教师T) | 第71-83页 |
附录D 《§1.2.3 相反数》课堂实录(中学普通数学教师P) | 第83-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