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 《鹿特丹规则》对承运人责任体系变革之分析 | 第12-20页 |
(一) 承运人及承运人责任的界定 | 第12-13页 |
(二) 主要国际公约对承运人责任基础与责任期间的规定 | 第13-16页 |
1. 《海牙规则》与《维斯比规则》关于承运人责任基础与责任期间的规定 | 第13-14页 |
2. 《汉堡规则》关于承运人责任基础与责任期间的规定 | 第14-16页 |
(三) 《鹿特丹规则》关于承运人责任制度模式之研究 | 第16-20页 |
1. 《鹿特丹规则》关于承运人归责原则的规定及其评析 | 第16-17页 |
2. 《鹿特丹规则》关于承运人责任期间的规定及其合理性探讨 | 第17-18页 |
3. 最小网状责任制的取舍选择 | 第18-20页 |
二、 《鹿特丹规则》对承运人凭单放货义务的重大突破 | 第20-28页 |
(一) 承运人凭单放货的法律依据与现实依据 | 第20-21页 |
(二) 《鹿特丹规则》允许承运人在一定条件下无单放货之探究 | 第21-25页 |
1. 无单放货行为的表现形式及性质 | 第21-22页 |
2. 《鹿特丹规则》使无单放货行为合法化的原因 | 第22-23页 |
3. 《鹿特丹规则》对承运人不可转让运输单证下“凭单放货”义务的突破 | 第23-24页 |
4. 《鹿特丹规则》对承运人在可转让运输单证下“凭单放货”义务的突破 | 第24-25页 |
(三) 对承运人“无单放货”责任变革的评价与反思 | 第25-28页 |
1. 积极评价 | 第25-26页 |
2. 消极评价 | 第26-27页 |
3. 对《鹿特丹规则》“无单放货”规定的反思 | 第27-28页 |
三、 《鹿特丹规则》对承运人适航义务的变革 | 第28-36页 |
(一) 适航义务的涵义及承运人适航义务的发展历程 | 第28-30页 |
1. 主要国际公约关于承运人适航义务的规定 | 第28-29页 |
2. 《鹿特丹规则》关于承运人适航义务的规定 | 第29-30页 |
(二) 《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适航义务变革之分析 | 第30-33页 |
1. 适航义务的主体及期间 | 第30-31页 |
2. 适航义务的主客观要求 | 第31-32页 |
3. 《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违反适航义务之后果及举证责任分配 | 第32-33页 |
(三) 承运人适航义务变革之影响 | 第33-36页 |
1. 对船货双方的影响 | 第33-34页 |
2. 对海上保险制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3. 对共同海损分摊的影响 | 第35页 |
4. 对国际贸易及航运实践的影响 | 第35-36页 |
四、 《鹿特丹规则》对承运人免责事由之变革 | 第36-42页 |
(一) 承运人免责事由的发展历程 | 第36-38页 |
1. 主要国际公约关于承运人免责事由之规定 | 第36-37页 |
2. 《鹿特丹规则》关于承运人免责事由之规定 | 第37-38页 |
(二) 《鹿特丹规则》对承运人免责事由变革的影响之分析 | 第38-42页 |
1. 对船方的影响及其风险管理 | 第39页 |
2. 对货方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 第39页 |
3. 对其他海事法律制度的影响 | 第39-42页 |
五、 《鹿特丹规则》对完善我国《海商法》的启示 | 第42-48页 |
(一) 我国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与《鹿特丹规则》规定之差异 | 第42-43页 |
(二) 《鹿特丹规则》的先进性促使我国海运立法的完善 | 第43-46页 |
1. 承运人责任基础与责任期间的修改 | 第43-44页 |
2. 货物交付规则的完善 | 第44-45页 |
3. 承运人适航义务的完善 | 第45页 |
4. 承运人免责事由的修改 | 第45-46页 |
(三) 我国是否加入《鹿特丹规则》的思考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