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1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0-11页 |
1.1.1 边界 | 第10页 |
1.1.2 风景区边界概念 | 第10-11页 |
1.1.3 资源要素分析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边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风景区边界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资源要素分析在边界划定应用现状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16-20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2.3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2.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7-20页 |
2.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4.2 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基于资源要素分析的风景区边界划定理论基础 | 第20-32页 |
3.1 风景区边界划定的认知 | 第20-24页 |
3.1.1 风景名胜区边界划定特点 | 第20-21页 |
3.1.2 风景名胜区边界划定作用 | 第21页 |
3.1.3 风景名胜区边界划定方法 | 第21-23页 |
3.1.4 风景名胜区边界划定内涵 | 第23-24页 |
3.2 资源要素分析的认知 | 第24-27页 |
3.2.1 资源要素分析的构成 | 第24-25页 |
3.2.2 资源要素分析的内涵 | 第25-26页 |
3.2.3 资源要素分析的特点 | 第26-27页 |
3.2.4 资源要素分析在风景区边界划定中的应用 | 第27页 |
3.3 基于资源要素边界划定的可行性 | 第27-30页 |
3.3.1 资源要素为划定依据 | 第27-28页 |
3.3.2 叠加分析为划定的主要方法 | 第28-30页 |
3.3.3 设定规划阶段 | 第30页 |
3.3.4 设定研究范围 | 第30页 |
3.4 小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基于资源要素分析的风景区边界划定方法 | 第32-46页 |
4.1 边界划定因子选取 | 第32-37页 |
4.1.1 因子汇总分类 | 第32-35页 |
4.1.2 因子选取 | 第35-36页 |
4.1.3 因子图形表达 | 第36-37页 |
4.2 因子叠加分析 | 第37-39页 |
4.2.1 因子图形转换 | 第37-38页 |
4.2.2 因子赋予权重 | 第38-39页 |
4.2.3 基于重要性和敏感度的叠加分析 | 第39页 |
4.3 边界线的划定 | 第39-43页 |
4.3.1 结合土地利用现状 | 第39-43页 |
4.3.2 划定边界线 | 第43页 |
4.4 边界线的检验 | 第43-45页 |
4.4.1 检验因子的选取 | 第43-44页 |
4.4.2 因子图形检验 | 第44-45页 |
4.5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边界划定实践—重庆市后坪天坑风景区边界划定 | 第46-66页 |
5.1 项目背景 | 第46-51页 |
5.1.1 风景区重要资源 | 第46-47页 |
5.1.2 风景区用地布局结构 | 第47-51页 |
5.2 后坪风景区边界划定因子选取 | 第51-53页 |
5.2.1 因子汇总分类 | 第51-52页 |
5.2.2 因子选取与图形表达 | 第52-53页 |
5.3 后坪风景区因子叠加分析 | 第53-57页 |
5.3.1 因子图形转换 | 第53-54页 |
5.3.2 因子赋予权重 | 第54-55页 |
5.3.3 基于重要性和敏感度的叠加分析 | 第55-57页 |
5.4 后坪风景区边界线的划定 | 第57-62页 |
5.4.1 结合土地利用现状 | 第57-62页 |
5.4.2 划定边界线 | 第62页 |
5.5 边界线的检验 | 第62-65页 |
5.5.1 要素图形检验 | 第62-65页 |
5.5.2 调整并确立边界线 | 第65页 |
5.6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6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