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相关概念阐述 | 第10-11页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4页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现象级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形成与热播 | 第16-25页 |
第一节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 第16-18页 |
一、综艺晚会时期和游戏互动时期 | 第16-17页 |
二、益智博彩时期和“真人秀”大放异彩时期 | 第17页 |
三、多元文化共融时期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现象级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形成及其热播现状 | 第18-25页 |
一、现象级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形成 | 第18-21页 |
二、现象级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播特点 | 第21-25页 |
第二章 现象级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个案分析 | 第25-33页 |
第一节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以“文化+竞技”共享诗词之美 | 第25-29页 |
一、以诗词文化为核心,实现全民参与 | 第26-27页 |
二、采用竞技模式,吸纳各行选手 | 第27-28页 |
三、重视视觉呈现,社交媒体扩大传播效果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朗读者》——以“文化+情感”引发情感共鸣 | 第29-33页 |
一、精选嘉宾,展现鲜明人格魅力 | 第29页 |
二、访谈朗读结合,情感引发共鸣 | 第29-30页 |
三、主题串联全场,文本题材广泛 | 第30-31页 |
四、温馨典雅氛围,标志性视觉元素凸显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现象级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播原因 | 第33-47页 |
第一节 观众的心理与需求变化 | 第33-38页 |
一、节目同质化下的观众视觉审美疲劳 | 第35-36页 |
二、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 第36-38页 |
第二节 节目热播的社会环境动因 | 第38-41页 |
一、娱乐化逐渐饱和的市场环境 | 第38页 |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化传承危机 | 第38-39页 |
三、相关政策的规范与引导 | 第39-40页 |
四、传统媒体的突围与创新 | 第40-41页 |
第三节 电视节目的品质化生产与传播 | 第41-47页 |
一、高品质的节目文化内涵 | 第41-42页 |
二、新颖的节目表达手段 | 第42-43页 |
三、丰富的节目呈现形式 | 第43-44页 |
四、全方位的营销与传播策略 | 第44-47页 |
第四章 现象级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热播的启示 | 第47-55页 |
第一节 综艺节目“文化热”背后的思考 | 第47-49页 |
一、意义转向:由“娱乐至上”到“思想引领” | 第47-48页 |
二、原创突破:以“中国文化”为切入点 | 第48页 |
三、受众诉求:审美需求的理性化转向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策略 | 第49-55页 |
一、内容差异性:丰富节目题材,呼应社会现实 | 第49-51页 |
二、模式创新性:竞技、表演、故事、情感等模式的融合 | 第51-52页 |
三、营销策略:秉持文化本色,警惕资本带偏 | 第52-53页 |
四、国际传播:展现中国特色,提升国际影响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注释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