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汽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GDI汽油机直接起动过程实现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GDI 汽油机简介第12-14页
        1.2.1 GDI 与 PFI 的区别第12-13页
        1.2.2 GDI 汽油机的分类第13-14页
    1.3 停止-起动技术第14-20页
        1.3.1 BSG 技术第15页
        1.3.2 ISG 技术第15-16页
        1.3.3 直接喷油起动模式第16-17页
        1.3.4 国内外车企停止-起动技术的应用现状第17页
        1.3.5 国内外停止-起动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7-20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0-23页
第2章 实验平台第23-29页
    2.1 试验发动机和测试仪器第23-24页
    2.2 电控系统第24-25页
    2.3 冷却液温度控制系统第25-26页
    2.4 瞬态数据采集系统第26-29页
第3章 反转直接起动模式的研究第29-45页
    3.1 前言第29页
    3.2 反转直接起动模式试验研究方法第29-32页
    3.3 压缩缸活塞初始位置(θ_(IP))对反转直接起动模式实现的影响第32-37页
        3.3.1 相同压缩缸θ_(IP)下 T_(IC)对发动机转动特性的影响第32页
        3.3.2 相同压缩缸θ_(IP)下λ_C对发动机转动特性的影响第32-33页
        3.3.3 相同压缩缸θ_(IP)下θ_(IE)对发动机转动特性的影响第33-34页
        3.3.4 相同压缩缸θ_(IP)下θ_(FE)对发动机转动特性的影响第34-35页
        3.3.5 相同压缩缸θ_(IP)下λ_E对发动机转动特性的影响第35-36页
        3.3.6 不同压缩缸θ_(IP)对反转直接起动模式实现的影响第36-37页
    3.4 喷射压力对反转直接起动模式的影响第37-41页
        3.4.1 不同喷射压力下 T_(IC)和λ_C对发动机转动特性的影响第38-39页
        3.4.2 不同喷射压力下膨胀缸控制参数对发动机转动特性的影响第39-40页
        3.4.3 不同喷射压力下压缩缸θ_(IP)对反转直接起动模式实现的影响第40-41页
    3.5 冷却水温对反转直接起动模式的影响第41-44页
        3.5.1 不同冷却水温下 T_(IC)对发动机转动特性的影响第41-42页
        3.5.2 不同冷却水温下λ_C对发动机转动特性的影响第42-43页
        3.5.3 不同冷却水温下膨胀缸控制参数对发动机转动特性的影响第43页
        3.5.4 不同冷却水温下压缩缸θ_(IP)对反转直接起动模式实现的影响第43-44页
    3.6 本章小节第44-45页
第4章 正转直接起动模式的研究第45-71页
    4.1 正转直接起动模式的试验研究方法第45-46页
    4.2 膨胀缸活塞初始位置θ_(IP)对正转直接起动模式实现的影响第46-58页
        4.2.1 不同膨胀缸θ_(IP)下 T_(IE)对发动机转动特性的影响第46-48页
        4.2.2 不同膨胀缸θ_(IP)下λ_E对发动机转动特性的影响第48-50页
        4.2.3 不同膨胀缸θ_(IP)下θ_(IC)对发动机转动特性的影响第50-52页
        4.2.4 不同膨胀缸θ_(IP)下θ_(FC)对发动机转动特性的影响第52-54页
        4.2.5 不同膨胀缸θ_(IP)下λ_C对发动机转动特性的影响第54-56页
        4.2.6 不同膨胀缸θ_(IP)对正转直接起动模式实现的影响第56-58页
    4.3 冷却水温对正转直接起动模式实现的影响第58-70页
        4.3.1 不同冷却水温下 T_(IE)对发动机转动特性的影响第58-61页
        4.3.2 不同冷却水温下λ_E对发动机转动特性的影响第61-64页
        4.3.3 不同冷却水温下膨胀缸θ_(IP)对发动机转动特性的影响第64-67页
        4.3.4 不同冷却水温下压缩缸控制参数对发动机转动特性的影响第67-68页
        4.3.5 不同冷却水温下膨胀缸θ_(IP)对正转直接起动模式实现的影响第68-70页
    4.4 本章小节第70-71页
第5章 全文总结第71-73页
    5.1 全文总结第71-72页
    5.2 工作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缸内直喷甲醇发动机喷射策略对燃烧及排放影响的仿真研究
下一篇:潍坊和平广场火灾安全疏散性能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