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图索引 | 第12-13页 |
表索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1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空间插值方法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2.3 时空插值方法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20-21页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基于形函数的时空插值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2.1 形函数定义 | 第23页 |
2.2 二维形函数表示方法 | 第23-25页 |
2.2.1 面积坐标表示法定义 | 第23-24页 |
2.2.2 面积坐标表示法的性质 | 第24-25页 |
2.2.3 三角形单元中的插值形函数 | 第25页 |
2.3 三维形函数表示方法 | 第25-27页 |
2.3.1 体积坐标表示法定义 | 第25-26页 |
2.3.2 体积坐标表示法性质 | 第26-27页 |
2.3.3 四面体中的插值形函数 | 第27页 |
2.4 基于形函数的时空插值方法 | 第27-29页 |
2.4.1 时空插值的解决策略 | 第27页 |
2.4.2 三维时空域的时空插值方法研究 | 第27-28页 |
2.4.3 减约法和扩展法的方法总结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研究 | 第30-41页 |
3.1 平稳性随机过程 | 第30-31页 |
3.1.1 强平稳过程定义及性质 | 第31页 |
3.1.2 弱平稳过程定义及性质 | 第31页 |
3.2 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 | 第31-32页 |
3.3 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第32-36页 |
3.3.1 单位根检验法 | 第32-34页 |
3.3.2 PP检验法 | 第34-35页 |
3.3.3 KPSS检验方法 | 第35-36页 |
3.4 非平稳时序数据的平稳化处理 | 第36-39页 |
3.4.1 方差非平稳的平稳化处理 | 第36-38页 |
3.4.2 均值非平稳的平稳化处理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顾及时序平稳性的时空插值方法研究 | 第41-55页 |
4.1 实验背景和实验数据 | 第41-43页 |
4.1.1 实验背景 | 第41-42页 |
4.1.2 实验数据 | 第42-43页 |
4.2 数据预处理 | 第43-45页 |
4.2.1 时空监测数据的预处理 | 第43-44页 |
4.2.2 待插值的时空数据点的确定 | 第44-45页 |
4.3 时间序列平稳性假设检验 | 第45-47页 |
4.4 实验方法步骤和流程 | 第47-51页 |
4.4.1 实验方法描述 | 第47-50页 |
4.4.2 算法流程图 | 第50-51页 |
4.5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51-53页 |
4.6 顾及时序平稳性的时空插值方法与空间插值方法对比 | 第53-54页 |
4.7 顾及时序平稳性的时空插值方法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比 | 第54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顾及时序平稳性的时空插值系统设计及实现 | 第55-63页 |
5.1 实验环境和系统设计目标 | 第55-56页 |
5.1.1 实验环境 | 第55-56页 |
5.1.2 系统设计目标 | 第56页 |
5.2 系统开发环境、总体框架和主要功能 | 第56-60页 |
5.2.1 系统开发环境 | 第56-57页 |
5.2.2 系统功能 | 第57-60页 |
5.3 系统模块功能测试 | 第60-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页 |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