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24页 |
1.1 非生物胁迫 | 第12-15页 |
1.1.1 干旱和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 第12-13页 |
1.1.2 植物对干旱和盐胁迫的适应机制 | 第13-15页 |
1.1.2.1 渗透平衡调节 | 第13页 |
1.1.2.2 保护蛋白的诱导合成 | 第13-14页 |
1.1.2.3 有毒代谢物的清除 | 第14页 |
1.1.2.4 信号转导 | 第14-15页 |
1.2 甲基乙二醛概述 | 第15-16页 |
1.2.1 甲基乙二醛的生物学功能 | 第15页 |
1.2.2 甲基乙二醛的来源 | 第15-16页 |
1.3 乙二醛酶系统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1.3.1 乙二醛酶系统组成 | 第16-17页 |
1.3.2 乙二醛酶化学结构与功能 | 第17-20页 |
1.3.2.1 乙二醛酶Ⅰ(GLYⅠ) | 第17-18页 |
1.3.2.2 乙二醛酶Ⅱ(GLYⅡ) | 第18-19页 |
1.3.2.3 乙二醛酶Ⅲ(GLYⅢ) | 第19-20页 |
1.3.3 乙二醛酶的生物学功能 | 第20-22页 |
1.3.3.1 乙二醛酶参与MG的清除 | 第20页 |
1.3.3.2 乙二醛酶参与生长发育调节 | 第20-21页 |
1.3.3.3 乙二醛酶参与胁迫抗性调节 | 第21-22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2.1.2 菌株和质粒 | 第24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页 |
2.1.4 酶和各种生化试剂 | 第24-25页 |
2.1.5 PCR引物 | 第25页 |
2.1.6 主要工具软件与数据库 | 第25-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39页 |
2.2.1 植物材料的培养与处理 | 第26-27页 |
2.2.1.1 玉米的培养与处理 | 第26页 |
2.2.1.2 转基因本生烟干旱及盐胁迫处理 | 第26-27页 |
2.2.2 植物总RNA的提取 | 第27页 |
2.2.3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2.2.4 cDNA的合成 | 第28页 |
2.2.5 荧光定量PCR | 第28-29页 |
2.2.6 克隆载体的构建 | 第29-30页 |
2.2.6.1 目的片段的PCR扩增 | 第29-30页 |
2.2.6.2 扩增产物的胶回收 | 第30页 |
2.2.6.3 目的片段与克隆载体的连接 | 第30页 |
2.2.7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0-31页 |
2.2.8 大肠杆菌的转化 | 第31页 |
2.2.9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提取 | 第31-32页 |
2.2.10 植物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2-33页 |
2.2.11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33页 |
2.2.12 农杆菌感受态的转化 | 第33-34页 |
2.2.13 农杆菌介导的本生烟转化 | 第34-35页 |
2.2.14 H_2O_2和O~(2-)的染色观察及含量测定 | 第35-36页 |
2.2.15 MDA含量测定 | 第36页 |
2.2.16 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36页 |
2.2.17 MG含量测定 | 第36页 |
2.2.18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36-37页 |
2.2.19 GFP融合蛋白烟草表皮的亚细胞定位位 | 第37-38页 |
2.2.20 烟草叶片气孔开度测定 | 第38-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59页 |
3.1 玉米ZmGLYⅡ-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9-43页 |
3.1.1 玉米ZmGLYⅡ-2cDNA的分离 | 第39-40页 |
3.1.2 玉米ZmGLYⅡ-2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40-41页 |
3.1.3 玉米ZmGLYⅡ-2蛋白序列相似性及其进化分析 | 第41-43页 |
3.2 玉米ZmGLYⅡ-2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43-44页 |
3.3 玉米ZmGLYⅡ-2基因启动子元件分析 | 第44-45页 |
3.4 玉米ZmGLYⅡ-2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 | 第45-47页 |
3.4.1 玉米ZmGLYⅡ-2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 | 第45-46页 |
3.4.2 玉米ZmGLYⅡ-2基因响应非生物胁迫的表达特性分析 | 第46-47页 |
3.5 超表达ZmGLYⅡ-2转基因本生烟的获得及鉴定 | 第47-49页 |
3.5.1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超表达植株的获得 | 第47-48页 |
3.5.2 超表达ZmGLYⅡ-2转基因纯合本生烟的获得及鉴定 | 第48-49页 |
3.6 玉米ZmGLYⅡ-2基因在本生烟中的的功能鉴定 | 第49-59页 |
3.6.1 超表达ZmGLYⅡ-2提高植株对MG的耐受性 | 第49-51页 |
3.6.2 超表达ZmGLYⅡ-2提高植株对干旱的耐受性 | 第51-55页 |
3.6.3 超表达ZmGLYⅡ-2提高植株对盐的耐受性 | 第55-57页 |
3.6.4 超表达ZmGLYⅡ-2降低渗透胁迫下叶片气孔开度 | 第57-59页 |
4 讨论 | 第59-62页 |
4.1 乙二醛酶Ⅱ在双酶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 第59-60页 |
4.2 乙二醛酶广泛参与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防御响应 | 第60-61页 |
4.3 活性碳和活性氧代谢的相互作用 | 第61-62页 |
5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