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缩略词 | 第15-16页 | 
| 实验仪器 | 第16-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2页 | 
| 1.1 纳米氧化锌概述 | 第17-18页 | 
| 1.2 纳米氧化锌的毒性效应 | 第18-24页 | 
| 1.3 纳米氧化锌的致毒机理 | 第24-27页 | 
| 1.3.1 溶解产生锌离子 | 第24-25页 | 
| 1.3.2 ROS的产生 | 第25-26页 | 
| 1.3.3 与细胞直接接触造成损伤 | 第26-27页 | 
| 1.4 纳米氧化锌毒性效应的影响因素 | 第27-30页 | 
| 1.4.1 纳米颗粒性质 | 第27-28页 | 
| 1.4.2 细菌性质 | 第28页 | 
| 1.4.3 环境条件 | 第28-30页 | 
| 1.5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30-31页 | 
| 1.6 技术路线与创新性 | 第31-32页 | 
| 第二章 纳米氧化锌对天然河水中可培养细菌的影响 | 第32-54页 |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 2.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3-34页 | 
| 2.2.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33页 | 
| 2.2.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3-34页 | 
| 2.3 实验方法 | 第34-40页 | 
| 2.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4-35页 | 
| 2.3.2 样品采集及前处理 | 第35-36页 | 
| 2.3.3 纳米颗粒悬液及硫酸锌溶液配制 | 第36-37页 | 
| 2.3.4 天然河水中可培养细菌毒性影响实验 | 第37-38页 | 
| 2.3.5 可培养耐受菌与主导菌的分离及毒性影响实验 | 第38-39页 | 
| 2.3.6 天然河水中可培养微生物的鉴定 | 第39-40页 |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0-52页 | 
| 2.4.1 不同尺寸纳米氧化锌的对河水可培养细菌的影响 | 第40-42页 | 
| 2.4.2 纳米氧化锌对天然河水中可培养细菌的影响 | 第42-46页 | 
| 2.4.3 纳米氧化锌产生毒性效应的主要机制 | 第46-47页 | 
| 2.4.4 纳米氧化锌对不同类型细菌的影响 | 第47-49页 | 
| 2.4.5 天然水样中可培养细菌的鉴定结果 | 第49-52页 | 
| 2.5 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三章 纳米氧化锌对大肠杆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影响 | 第54-62页 | 
| 3.1 引言 | 第54页 | 
| 3.2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 3.2.1 大肠杆菌的培养 | 第54页 | 
| 3.2.2 盐度梯度设置 | 第54-55页 | 
| 3.2.3 不同培养环境纳米氧化锌对大肠杆菌的影响 | 第55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0页 | 
| 3.3.1 纯水基质不同盐度下纳米氧化锌对大肠杆菌的影响 | 第55-56页 | 
| 3.3.2 环境水体(SDK)基质不同盐度下纳米氧化锌对大肠杆菌的影响 | 第56-60页 | 
| 3.4 小结 | 第60-62页 | 
| 第四章 纳米氧化锌对大肠杆菌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2-68页 | 
| 4.1 引言 | 第62页 | 
| 4.2 大肠杆菌基因表达变化 | 第62-64页 | 
| 4.2.1 盐度设置及纳米氧化锌对大肠杆菌毒性实验 | 第62-63页 | 
| 4.2.2 不同盐度下纳米氧化锌对大肠杆菌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3-64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4-67页 | 
| 4.4 小结 | 第67-6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2页 | 
| 5.1 纳米氧化锌对天然河水中可培养细菌毒性效应 | 第68-69页 | 
| 5.2 纳米氧化锌在不同培养环境下对大肠杆菌毒性效应 | 第69页 | 
| 5.3 纳米氧化锌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 | 第69-70页 | 
|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82页 | 
| 硕士在读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