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16页 |
ABSTRACT | 第16-19页 |
前言 | 第20-3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20-21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21-22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22-30页 |
四、本文的创新点 | 第30-31页 |
五、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第一章 家庭农场概述 | 第33-49页 |
第一节 家庭农场的概念界定 | 第33-38页 |
一、源自欧美国家的家庭农场释义 | 第33-37页 |
二、中国式家庭农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家庭农场在农业经营体系中的地位 | 第38-44页 |
一、家庭农场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的关系 | 第39-43页 |
二、家庭农场在农业经营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发展家庭农场的适宜性分析 | 第44-49页 |
一、家庭农场是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发展和创新 | 第44-46页 |
二、家庭农场适应农业规模化经营趋势 | 第46页 |
三、家庭农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选择 | 第46-49页 |
第二章 家庭农场法律制度的历史追溯和现状分析 | 第49-65页 |
第一节 农村经营制度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 第49-52页 |
一、改革开放前的农村经营制度:从私有家庭经营模式到集体经营模式 | 第49-51页 |
二、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所有制下的家庭经营模式 | 第51-52页 |
第二节 我国家庭农场政策和立法现状分析 | 第52-56页 |
一、家庭农场政策考察 | 第52-53页 |
二、家庭农场立法考察 | 第53-56页 |
第三节 家庭农场发展的实证调查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 第56-65页 |
一、家庭农场经营创新模式 | 第56-59页 |
二、家庭农场实践现状考察 | 第59-65页 |
第三章 国外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法律制度的借鉴 | 第65-85页 |
第一节 国外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法律制度的考察 | 第65-77页 |
一、美国家庭农场法律制度 | 第65-74页 |
二、日本家庭农场法律制度 | 第74-77页 |
第二节 启示与借鉴 | 第77-85页 |
一、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的重建 | 第77-79页 |
二、社会资本下乡与农场反公司化冲突的化解 | 第79-82页 |
三、推进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 第82-83页 |
四、家庭农场的环境保护义务 | 第83-85页 |
第四章 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法律制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85-94页 |
第一节 家庭农场法律制度研究的法学理论基础 | 第85-89页 |
一、民事主体理论 | 第85-87页 |
二、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核心的人权理论 | 第87-89页 |
第二节 家庭农场法律制度研究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89-94页 |
一、产业结构理论 | 第89-91页 |
二、交易费用理论 | 第91-94页 |
第五章 家庭农场法律属性的论争与主张 | 第94-111页 |
第一节 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 | 第94-100页 |
一、家庭农场经营者的身份限制 | 第94-96页 |
二、家庭经营模式 | 第96-97页 |
三、农业为主要经营业务 | 第97-98页 |
四、适度经营规模 | 第98-100页 |
第二节 家庭农场的法律地位 | 第100-104页 |
一、家庭农场法律地位论争 | 第100-102页 |
二、家庭农场法律地位的认定 | 第102-104页 |
第三节 家庭农场组织形式选择 | 第104-111页 |
一、家庭农场与其他民事主体的兼容性 | 第104-108页 |
二、工商登记强制原则与自愿原则的选择 | 第108-109页 |
三、家庭农场工商登记与资格认定的甄别 | 第109-111页 |
第六章 家庭农场发展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 第111-132页 |
第一节 土地产权制度对家庭农场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 第111-118页 |
一、土地产权制度奠定家庭农场发展的基础 | 第111-115页 |
二、家庭农场发展实践中的土地制度实施现状 | 第115-118页 |
第二节 “三权分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路径 | 第118-123页 |
一、以土地产权细分为路径构建土地权利体系 | 第118-122页 |
二、建立土地产权自由流转交易机制 | 第122-123页 |
第三节 农村土地制度完善:不仅仅局限于“三权分置” | 第123-132页 |
一、“三权分置”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坐标的考量 | 第124-125页 |
二、服务于农业经营创新的农村土地制度完善 | 第125-132页 |
第七章 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扶持制度 | 第132-149页 |
第一节 家庭农场扶持制度现状分析 | 第132-141页 |
一、家庭农场扶持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32-134页 |
二、家庭农场扶持制度评析 | 第134-141页 |
第二节 健全家庭农场扶持制度 | 第141-149页 |
一、完善家庭农场财政补贴制度 | 第141-143页 |
二、完善税收优惠制度 | 第143-144页 |
三、完善金融支持制度 | 第144-146页 |
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146-147页 |
五、加强技术推广和职业农民的培育 | 第147-149页 |
第八章 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149-163页 |
第一节 完善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 第149-151页 |
一、家庭农场发展有助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 | 第149-150页 |
二、家庭农场实践发展呼吁法制保障 | 第150页 |
三、家庭农场立法亟待完善 | 第150-151页 |
第二节 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法律制度的完善路径 | 第151-154页 |
一、加强家庭农场业主权利保障 | 第151-152页 |
二、促进政策向立法的转化 | 第152-153页 |
三、提高家庭农场的立法层级 | 第153页 |
四、促进地方立法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 第153-154页 |
第三节 完善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法律制度的设想 | 第154-163页 |
一、明确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 | 第154-156页 |
二、明确家庭农场的法律地位和组织形式 | 第156-158页 |
三、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 第158-160页 |
四、完善家庭农场扶持制度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 | 第160-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163-177页 |
致谢 | 第177-17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78-17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