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论文--群众宣传工作论文

美国儿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展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1页
    一、研究缘起第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一)理论意义第11-12页
        (二)现实意义第12页
    三、相关概念梳理第12-17页
        (一)国内关于“儿童博物馆”的定义第12-13页
        (二)美国关于“儿童博物馆”的定义第13-14页
        (三)关于“教育功能”的定义第14-17页
    四、研究现状第17-29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7-22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22-27页
        (三)研究现状评述第27-28页
        (四)对研究现状的思考第28-29页
    五、研究方法第29-31页
        (一)文献资料法第29-30页
        (二)比较研究法第30-31页
第二章 辅助学校课堂教学及丰富儿童文化生活和体验(1899年-1929年)第31-38页
    一、儿童博物馆诞生的时代背景第31-32页
    二、影响美国儿童博物馆诞生和发展的教育理念与思想第32-34页
        (一)卢梭教育思想的传播与影响第32-33页
        (二)蒙台梭利感官教育使儿童“亲身体验”式学习成为可能第33-34页
    三、美国儿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第34-37页
        (一)丰富儿童文化生活而建..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第34-35页
        (二)初级科学的教学指导而建..波士顿儿童博物馆第35页
        (三)辅助公立学校课堂教学而建..底特律儿童博物馆第35-36页
        (四)增添儿童文化体验而建..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第36-37页
    四、结论第37-38页
第三章 走进学校辅助教学及丰富儿童课余生活(1930年-1957年)第38-44页
    一、低迷与动荡的时代中机遇与挑战共存第38-39页
        (一)大萧条为儿童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第38页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局带来新挑战第38-39页
    二、杜威教育思想对儿童博物馆教育功能发展的影响第39-40页
    三、美国儿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第40-42页
        (一)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儿童博物馆走进学校辅助教学第40-41页
        (二)社会资助儿童博物馆建设来丰富儿童课余生活第41-42页
    四、结论第42-44页
第四章 儿童主动探究获得系统全面的科学体验(1958年-1980年)第44-50页
    一、社会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必然需求第44-45页
    二、皮亚杰认知理论、游戏理论的发展与传播第45-46页
    三、美国儿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第46-48页
        (一)“互动探索”实现儿童主动探究和学习第46-47页
        (二)“探索馆”丰富儿童系统与全面的科学体验第47-48页
    四、结论第48-50页
第五章 和谐共生和多样化的共同追求(1980年至今)第50-58页
    一、教育公平与多元文化时代下的渴求第50-52页
        (一)实现教育公平,保障处境不利儿童享受平等的儿童福利第50-51页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诉求第51-52页
    二、多元文化教育思想的推动与影响第52-53页
    三、美国儿童博物馆教育功能第53-56页
        (一)推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包容第53-54页
        (二)帮助儿童及其家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第54-55页
        (三)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第55-56页
    四、结论第56-58页
第六章 对我国儿童博物馆的启示第58-68页
    一、我国儿童博物馆的实施现状第58-61页
        (一)上海儿童博物馆第58-59页
        (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中国儿童博物馆研究中心第59-61页
    二、我国儿童博物馆存在的问题第61-63页
        (一)宣传力度不足第62页
        (二)员工教育和服务意识薄弱第62页
        (三)资金来源和支持力量单一第62-63页
        (四)相关政策与行业标准的缺失第63页
    三、我国儿童博物馆科学化多样化发展的期望第63-68页
        (一)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儿童博物馆影响力第63-64页
        (二)重视技术团队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第64页
        (三)彰显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第64-65页
        (四)资金来源的渠道有待拓宽第65页
        (五)亟需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与标准第65-66页
        (六)为构建美丽中国、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第66-68页
结语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众传媒的九一八事变集体记忆建构研究
下一篇:传统生产力生态化转向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