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3页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3-15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第13页 |
2.3 方法 | 第13-15页 |
2.3.1 实验室检查 | 第13页 |
2.3.2 颈动脉彩超检查 | 第13页 |
2.3.3 影像学检查 | 第13-14页 |
2.3.4 统计学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15-17页 |
3.1 两组一般人口学特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各危险因素比较 | 第15页 |
3.2 正常组、TIA组、TIA进展为脑梗死组HCY、UA水平比较 | 第15-16页 |
3.3 TIA组、TIA进展为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比较 | 第16-1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17-28页 |
4.1 同型半胱氨酸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 第17-18页 |
4.2 尿酸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 第18-19页 |
4.3 同型半管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 第19-21页 |
4.4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同型半胱氨酸及炎症标志物的关系 | 第21-24页 |
4.5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预防TIA及TIA进展为脑梗死中的作用 | 第24-26页 |
4.6 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颈内动脉狭窄与TIA及脑梗死的关系 | 第26-2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28-29页 |
第六章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8页 |
综述 | 第3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