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小麦TaMOC1基因的启动子分析及CRISPR-Cas9突变体的获得

中文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1 前言第13-26页
    1.1 高等植物启动子的研究概况第13-19页
        1.1.1 启动子的概念和特征第13页
            1.1.1.1 启动子的概念第13页
            1.1.1.2 启动子的特征第13页
        1.1.2 启动子的类型第13-15页
            1.1.2.1 组成型启动子第14页
            1.1.2.2 组织特异型启动子第14页
            1.1.2.3 诱导型启动子第14-15页
        1.1.3 启动子的结构特点第15-16页
            1.1.3.1 转录起点第15页
            1.1.3.2 启动子区第15-16页
            1.1.3.3 特殊的上游顺式作用元件第16页
        1.1.4 启动子克隆的意义第16-17页
        1.1.5 启动子的研究和应用概况第17-19页
            1.1.5.1 植物启动子的克隆方法第17-18页
            1.1.5.2 启动子功能的分析方法第18-19页
    1.2 植物的分枝第19-22页
        1.2.1 植物分枝或分蘖发生的分子机理研究第19-21页
        1.2.2 小麦分蘖发生的规律第21-22页
        1.2.3 小麦分蘖发生的影响因素第22页
    1.3 CRISPR/Cas系统第22-24页
        1.3.1 CRISPR/Cas系统的研究背景第22页
        1.3.2 CRISPR/Cas系统的基本结构第22-23页
        1.3.3 CRISPR/Cas系统的工作原理第23-24页
        1.3.4 CRISPR/Cas系统的功能第24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2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6-42页
    2.1 实验材料第26-28页
        2.1.1 植物材料及其生长条件第26页
        2.1.2 菌株与质粒第26页
        2.1.3 酶及生化试剂第26页
        2.1.4 主要仪器第26页
        2.1.5 PCR引物第26-28页
    2.2 实验方法第28-42页
        2.2.1 小麦基因组的提取(CTAB法)第28页
        2.2.2 小麦RNA的提取(试剂盒法)第28-29页
        2.2.3 反转录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29-30页
        2.2.4 Semi-quantitativeReal-TimePCR分析第30页
        2.2.5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0-31页
        2.2.6 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1-32页
        2.2.7 PTaMOC1-7D及其CAT-box破坏片段的拟南芥和小麦的表达载体构建第32-36页
            2.2.7.1 PCR扩增目的片段第32页
            2.2.7.2 琼脂糖凝胶DNA回收(试剂盒法)第32-33页
            2.2.7.3 连入克隆载体第33页
            2.2.7.4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第33页
            2.2.7.5 大肠杆菌的菌落PCR鉴定第33-34页
            2.2.7.6 DNA序列测定第34页
            2.2.7.7 质粒提取第34页
            2.2.7.8 质粒DNA的酶切回收第34-35页
            2.2.7.9 连入表达载体第35-36页
            2.2.7.10 冻融法转化农杆菌第36页
        2.2.8 pBUE411-TaMOC1-Cas9小麦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6-40页
            2.2.8.1 PCR扩增目的片段第36-37页
            2.2.8.2 PCR扩增产物的纯化回收第37页
            2.2.8.3 酶切-连接第37-38页
            2.2.8.4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第38页
            2.2.8.5 大肠杆菌的菌落PCR鉴定第38页
            2.2.8.6 DNA序列测定第38-39页
            2.2.8.7 质粒提取第39页
            2.2.8.8 冻融法转化农杆菌第39-40页
        2.2.9 拟南芥植株的培养与转化第40页
            2.2.9.1 种子消毒与培养第40页
            2.2.9.2 花器官浸渍遗传转化法第40页
        2.2.10 小麦幼胚的遗传转化第40-42页
            2.2.10.1 小麦的幼胚取材第40页
            2.2.10.2 农杆菌浸染小麦幼胚愈伤第40-41页
            2.2.10.3 共培养第41页
            2.2.10.4 筛选抗性愈伤第41页
            2.2.10.5 抗性愈伤的分化第41页
            2.2.10.6 壮苗、春化及种植第41页
            2.2.10.7 阳性苗的鉴定第41-4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2-53页
    3.1 TaMOC1-7A、TaMOC1-7B、TaMOC1-7D的表达模式分析第42页
    3.2 TaMOC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第42-43页
    3.3 TaMOC1基因的启动子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第43-44页
    3.4 PTaMOC1-7D::GUS、PTaMOC1-7DP1::GUS和PTaMOC1-7DP2::GUS表达载体的拟南芥遗传转化第44-46页
        3.4.1 PCR鉴定第45页
        3.4.2 转基因植株的GUS活性检测第45-46页
    3.5 PTaMOC1-7D::GUS的小麦遗传转化第46-49页
        3.5.1 除草剂筛选第47-48页
        3.5.2 PCR鉴定第48页
        3.5.3 PTaMOC1-7D::GUS转基因小麦的GUS活性检测第48-49页
    3.6 CRISPR/Cas的方法构建TaMOC1定点突变的转基因植株第49-53页
        3.6.1 PCR鉴定第49-51页
        3.6.2 测序确认靶位点突变方式第51页
        3.6.3 转基因小麦pBUE411-TaMOC1-Cas的定量分析第51-53页
4 讨论第53-57页
    4.1 TaMOC1-7A/7B/7D基因的表达模式第53页
    4.2 TaMOC1启动子的克隆第53-54页
    4.3 TaMOC1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的分析第54页
    4.4 TaMOC1的启动子结构CAT-box对其启动子表达调控的影响第54-55页
    4.5 小麦的遗传转化第55-57页
5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5页
附录一第65-69页
附录二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旱地冬小麦花后源流库的生理调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下一篇:玫瑰花青苷合成相关R2R3-MYB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