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Summary | 第4-6页 |
缩略词表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 引言 | 第11-12页 |
2 覆盖栽培对旱地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 第12-13页 |
2.1 覆盖栽培对旱地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12页 |
2.2 覆盖栽培对旱地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12-13页 |
3 覆盖栽培对旱地作物抗氧化生理的影响 | 第13-14页 |
3.1 覆盖栽培对旱地作物抗氧化酶的影响 | 第13页 |
3.2 覆盖栽培对旱地作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13-14页 |
3.3 覆盖栽培对旱地作物膜脂过氧化物的影响 | 第14页 |
4 覆盖栽培对旱地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14-15页 |
4.1 覆盖栽培对旱地作物光合参数的影响 | 第14-15页 |
4.2 覆盖栽培对旱地作物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15页 |
4.3 覆盖栽培对旱地作物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 | 第15页 |
5 覆盖栽培对旱地作物糖积累转运的影响 | 第15-17页 |
5.1 覆盖栽培对旱地作物糖积累转运的影响 | 第15-16页 |
5.2 覆盖栽培对旱地作物糖代谢的影响 | 第16页 |
5.3 覆盖栽培对旱地作物籽粒灌浆的影响 | 第16-17页 |
6 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6.1 目的意义 | 第17页 |
6.2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旱地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19-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1.1 试验地概况 | 第19页 |
1.2 试验材料与田间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20-2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2.1 不同覆盖处理对旱地小麦旗叶光合势的影响 | 第22页 |
2.2 不同覆盖处理对旱地小麦旗叶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 不同覆盖处理对旱地小麦旗叶光合参数的影响 | 第23-24页 |
2.4 不同覆盖处理对旱地小麦旗叶光化学效率和荧光淬灭参数的影响 | 第24-25页 |
2.5 不同覆盖处理对旱地小麦花前贮藏同化物再转运和花后同化的影响 | 第25-26页 |
3 讨论 | 第26-29页 |
第三章 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旱地冬小麦花后旗叶抗氧化性生理调控的影响 | 第29-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1.2 试验测定方法 | 第29页 |
1.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2.1 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旱地小麦花后旗叶抗氧化酶的影响 | 第30-32页 |
2.2 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旱地小麦花后旗叶渗透调节及生物膜氧化的影响 | 第32-33页 |
3 讨论 | 第33-36页 |
3.1 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旱地小麦花后旗叶抗氧化酶活性的生理调控 | 第33页 |
3.2 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旱地小麦花后旗叶渗透调节物质的生理调控 | 第33-34页 |
3.3 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旱地小麦花后旗叶膜脂过氧化物的生理调控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旱地冬小麦花后营养器官糖代谢的影响 | 第36-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50页 |
2.1 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旱地冬小麦花后营养器官糖积累的影响 | 第37-39页 |
2.2 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旱地冬小麦花后营养器官WSC转运的影响 | 第39-40页 |
2.3 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旱地冬小麦花后营养器官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44页 |
2.4 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旱地冬小麦花后营养器官果聚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2.5 不同覆盖栽培模式下旱地冬小麦花后营养器官WSC含量及其代谢酶活性的相关分析 | 第45-49页 |
2.6 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旱地冬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及灌浆的影响 | 第49-50页 |
3 讨论 | 第50-52页 |
3.1 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旱地冬小麦WSC积累转运的调控 | 第50页 |
3.2 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旱地冬小麦糖代谢的调控 | 第50-51页 |
3.3 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旱地冬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和灌浆的调控 | 第51-52页 |
第五章 不同覆盖栽培模式下旱地冬小麦产量及相关生理因素的关联分析 | 第52-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52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52页 |
1.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5页 |
2.1 不同覆盖栽培处理对旱地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52-53页 |
2.2 不同覆盖栽培模式下旱地小麦花后旗叶抗氧化能力及产量构成要素与产量的关联分析 | 第53-54页 |
2.3 不同覆盖栽培处理下旱地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与产量关联的分析 | 第54页 |
2.4 不同覆盖栽培模式下旱地冬小麦营养器官糖及其代谢酶与产量的关联分析 | 第54-55页 |
3 讨论 | 第55-5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70页 |
导师简介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