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16页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第22-23页 |
引言 | 第23-31页 |
1 HAPC的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1.1 藏医学对HAPC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2 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对HAPC的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2 存在的科学问题 | 第26页 |
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4 研究假说 | 第27页 |
5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5.1 多血症的藏医古籍和现代文献整理 | 第27页 |
5.2 HAPC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分析 | 第27-28页 |
5.3 治疗HAPC、HAPE藏药组方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 第28页 |
5.4 探析治疗HAPC高频次藏药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第28-29页 |
5.5 藏药多血康胶囊临床研究 | 第29页 |
6 研究思路 | 第29-31页 |
第一章 多血症的藏医古籍和现代文献整理研究 | 第31-51页 |
1 古籍文献研究 | 第33-43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33-34页 |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34-35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3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1.3 研究结果 | 第35-43页 |
1.3.1 病名研究 | 第35-36页 |
1.3.2 病因病机研究 | 第36-38页 |
1.3.3 相关临床诊断研究 | 第38-39页 |
1.3.4 相关治则治法研究 | 第39-43页 |
2 现代藏文期刊研究 | 第43-48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43-44页 |
2.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44-45页 |
2.2.1 研究对象 | 第44-45页 |
2.2.2 具体研究方法 | 第45页 |
2.3 研究结果 | 第45-48页 |
2.3.1 对“血隆病”及查培乃的研究 | 第45-46页 |
2.3.2 对“坏血病”的研究 | 第46-47页 |
2.3.3 对三果汤散等方剂及治则研究 | 第47-48页 |
3.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第二章 HAPC研究热点的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 | 第51-66页 |
1 研究目的 | 第51-52页 |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52-53页 |
2.1 数据获取 | 第52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52-53页 |
2.2.1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英文数据可视化构建方法 | 第52-53页 |
2.2.2 软件功能与优势 | 第53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53-64页 |
3.1 基于可视化的HAPC英文文献数据分析 | 第53-59页 |
3.1.1 年度分析 | 第53-54页 |
3.1.2 国家分布 | 第54页 |
3.1.3 作者分布 | 第54-55页 |
3.1.4 期刊分布 | 第55页 |
3.1.5 关键词知识图谱构建 | 第55-57页 |
3.1.6 高被引论文分析 | 第57-58页 |
3.1.7 研究方向分析 | 第58页 |
3.1.8 学科分析 | 第58-59页 |
3.2 基于可视化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文文献数据分析 | 第59-64页 |
3.2.1 年度分析 | 第59页 |
3.2.2 核心作者分布 | 第59-60页 |
3.2.3 研究机构分析 | 第60-61页 |
3.2.4 文献类型分布 | 第61页 |
3.2.5 期刊分布 | 第61-62页 |
3.2.6 关键词共现分析 | 第62-63页 |
3.2.7 高被引文献分析 | 第63页 |
3.2.8 学科分布 | 第63-64页 |
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三章 藏医治疗HAPC、HAPE方剂配伍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 第66-81页 |
1 藏医方剂配伍规律概况 | 第66-67页 |
2 数据挖掘技术对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现状 | 第67-81页 |
2.1 研究方法 | 第67-68页 |
2.1.1 数据来源 | 第67页 |
2.1.2 药名规范 | 第67页 |
2.1.3 处方筛选 | 第67页 |
2.1.4 数据分析 | 第67-68页 |
2.2 研究案例 | 第68-78页 |
2.2.1 HAPC组方规律和证型分类的数据的挖掘研究 | 第68-73页 |
2.2.2 藏医药治疗HAPE方剂用药规律的挖掘研究 | 第73-78页 |
2.3 分析与讨论 | 第78-81页 |
第四章 藏医治疗HAPC常用药物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第81-99页 |
1 研究目的 | 第8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81-84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81页 |
2.2 治疗HAPC藏药方剂中高频次使用藏药的挖掘 | 第81-82页 |
2.3 有效化学成分的选取 | 第82页 |
2.4 化合物靶点的选取 | 第82页 |
2.5 HAPC靶点选取 | 第82-83页 |
2.6 四味藏药分别与HAPC作用靶点对比 | 第83页 |
2.7 通路注释及GO富集分析 | 第83页 |
2.8 网络构建 | 第83-84页 |
3 研究结果 | 第84-97页 |
3.1 治疗HAPC藏药方剂中高频次使用藏药的挖掘 | 第84页 |
3.2 化合物筛选 | 第84-86页 |
3.3 靶点预测及筛选 | 第86-90页 |
3.4 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 | 第90-95页 |
3.5 网络构建及分析 | 第95-97页 |
4 总结和讨论 | 第97-99页 |
第五章 藏药多血康胶囊治疗HAPC临床疗效观察研究 | 第99-130页 |
1 伦理学原则 | 第99页 |
2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 第99-100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99页 |
2.2 研究目标 | 第99-100页 |
3 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第100-112页 |
3.1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100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00-109页 |
3.2.1 入组标准 | 第100-101页 |
3.2.2 分组 | 第101-102页 |
3.2.3 治疗药物、治疗方法及检测方法 | 第102-109页 |
3.3 关键技术说明 | 第109-112页 |
3.3.1 给药前后体征指标的评比方法 | 第109-110页 |
3.3.2 治疗前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和血常规指标的评比方法 | 第110页 |
3.3.3 治疗前后核磁共振脑成像数据指标的评比方法 | 第110-112页 |
4 研究结果 | 第112-129页 |
4.1 治疗组给药前后体征变化结果分析 | 第112-114页 |
4.2 血氧饱和度和心率检测指标结果分析 | 第114-116页 |
4.3 给药前后血常规检测指标结果分析 | 第116-117页 |
4.4 给药前后核磁共振脑成像数据检测指标结果分析 | 第117-129页 |
5 小结与讨论 | 第129-130页 |
第六章 总结和讨论 | 第130-135页 |
1 研究结果总结 | 第130-134页 |
2 特色与创新 | 第134页 |
3 不足和展望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0页 |
综述 藏医药治疗HAPC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分析 | 第140-150页 |
1 HAPC研究进展 | 第140-142页 |
2 藏医治疗HAPC的治则治法及现状分析 | 第142-146页 |
2.1 饮食疗法 | 第142-143页 |
2.2 起居疗法 | 第143页 |
2.3 药物疗法及复方研究 | 第143-144页 |
2.4 外治疗法 | 第144-145页 |
2.5 预防措施 | 第145页 |
2.6 HAPC常见并发症及其对治法 | 第145-146页 |
3.展望与前景分析 | 第146-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0页 |
附录 | 第150-178页 |
致谢 | 第178-179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79-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