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中沉浮-1920年代以来凌叔华小说的传播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8-11页 |
1 世态—角自成—家:凌叔华小说的早期传播 | 第11-20页 |
1.1 初登文坛默默无闻 | 第11-12页 |
1.2 《酒后》成名声名鹊起 | 第12-20页 |
2 战争书写艰难求生:抗战时期凌叔华小说的传播 | 第20-28页 |
2.1 近水楼台未得月 | 第20-22页 |
2.2 硝烟弥漫中的希望之光——《中国儿女》 | 第22-25页 |
2.3 文学评论与文学史书写 | 第25-28页 |
3 异域开花本土沉浮:1940年代中期以来的传播 | 第28-40页 |
3.1 布鲁姆斯伯里的“新客” | 第28-33页 |
3.1.1 墙外开花:《古韵》在英国的出版与传播 | 第29-32页 |
3.1.2 墙内迟香:《古韵》研究在国内的兴起 | 第32-33页 |
3.2 50年代以来的传播与接受 | 第33-40页 |
3.2.1 从消失到浮出历史地表 | 第33-35页 |
3.2.2 大众传播时代的凌叔华小说 | 第35-37页 |
3.2.3 网络传播与文学消费 | 第37-40页 |
4 从个性到共性:反思凌叔华小说传播的历史曲线 | 第40-43页 |
4.1 1920年代以来的传播曲线 | 第40-41页 |
4.2 影响传播的因素分析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