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1-17页 |
第一章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概述 | 第17-27页 |
第一节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产生以及涵义 | 第17-22页 |
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产生背景 | 第17-18页 |
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涵义 | 第18-22页 |
第二节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权制约与监督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第四节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权制约与监督比较研究的意义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权制约与监督现状 | 第27-34页 |
第一节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权制约监督缺位的现象描述 | 第27-30页 |
第二节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权制约监督不充分的后果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权制约监督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第三章 中外城市管理执法及其制约与监督比较 | 第34-44页 |
第一节 国外城市管理执法及其制约与监督介绍 | 第34-40页 |
一、德国城市管理执法及其制约与监督 | 第34-36页 |
二、美国城市管理执法及其制约与监督 | 第36-39页 |
三、新加坡城市管理执法及其制约与监督 | 第39-40页 |
第二节 中外城市管理执法制约与监督比较 | 第40-44页 |
一、制约与监督的规范环境不同 | 第41页 |
二、制约与监督的思路和模式不同 | 第41-42页 |
三、制约与监督的权利因素不同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权制约与监督的可能路径 | 第44-53页 |
第一节 未来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44-46页 |
一、政府末梢服务 | 第44页 |
二、部门协调机制 | 第44-45页 |
三、城管的法律地位 | 第45页 |
四、国民素质 | 第45-46页 |
第二节 规范化的路径选择 | 第46-53页 |
一、制定统一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法律 | 第46-48页 |
二、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内部制约与监督 | 第48-50页 |
三、完善城管行政执法公开制度 | 第50-51页 |
四、完善公民和社会团体参与监督制度 | 第51页 |
五、建设良好的执法监督环境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