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相关概念 | 第10-11页 |
1.2.1 城市管理 | 第10页 |
1.2.2 综合执法 | 第10-11页 |
1.2.3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15页 |
1.4 主要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大连市甘井子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7-31页 |
2.1 大连市甘井子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现状 | 第17-19页 |
2.1.1 大连市甘井子区区域基本现状 | 第17页 |
2.1.2 大连市甘井子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现状 | 第17-18页 |
2.1.3 大连市甘井子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结构现状 | 第18-19页 |
2.2 大连市甘井子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取得成效 | 第19-21页 |
2.2.1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投入增加 | 第19-20页 |
2.2.2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方式转变 | 第20-21页 |
2.3 大连市甘井子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存在问题 | 第21-27页 |
2.3.1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标准不统一 | 第21-22页 |
2.3.2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暴力冲突频发 | 第22-23页 |
2.3.3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违法现象屡禁不止 | 第23-25页 |
2.3.4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工作压力大 | 第25-27页 |
2.4 大连市甘井子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7-31页 |
2.4.1 城市治理碎片化 | 第27-28页 |
2.4.2 单向性行政协作消极被动 | 第28页 |
2.4.3“规则意识”缺失导致利益博弈 | 第28-29页 |
2.4.4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缺乏多元化 | 第29-31页 |
3 大连市甘井子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经验及优化模式 | 第31-37页 |
3.1 国外先进城市管理经验 | 第31-32页 |
3.1.1 法国巴黎制度化与人性化融合模式 | 第31页 |
3.1.2 韩国首尔合理区分和行业自律模式 | 第31-32页 |
3.2 国内先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经验 | 第32-34页 |
3.2.1 济南市市中区以服务为先执法经验 | 第32-33页 |
3.2.2 天津市滨海新区“一支队伍执法”改革经验 | 第33-34页 |
3.3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优化模式 | 第34-35页 |
3.3.1“大城市管理”模式 | 第34页 |
3.3.2 数字网格化模式 | 第34-35页 |
3.4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优化模式可行性分析 | 第35-37页 |
3.4.1 优化模式改进目标 | 第35页 |
3.4.2 优化模式可行性分析 | 第35-37页 |
4 大连市甘井子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优化策略 | 第37-43页 |
4.1 转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理念 | 第37-38页 |
4.1.1 树立柔性执法理念 | 第37-38页 |
4.1.2 建立精细化管理理念 | 第38页 |
4.2 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建立 | 第38-39页 |
4.2.1 优化执法监督机制 | 第38-39页 |
4.2.2 建立部门配合协作机制 | 第39页 |
4.3 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 第39-40页 |
4.3.1 提高执法人员准入门槛 | 第39-40页 |
4.3.2 加大执法人员培训力度 | 第40页 |
4.4 创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管理方式 | 第40-41页 |
4.4.1 实现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 | 第40-41页 |
4.4.2 培育多元化城市管理主体 | 第41页 |
4.5 营造良好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外部环境 | 第41-43页 |
4.5.1 建立居民参与良性互动 | 第41-42页 |
4.5.2 引导正面舆论导向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A 大连市甘井子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调查问卷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