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音交互的手持移动端多通道交互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1.2 手持移动端语音交互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语音交互的技术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手持移动端语音交互的基本特征 | 第21-29页 |
2.1 语音交互设计的基本概念 | 第21-25页 |
2.1.1 语音交互的优势与不足 | 第21-22页 |
2.1.2 语音交互的使用场景 | 第22-23页 |
2.1.3 语音交互的应用类型 | 第23页 |
2.1.4 语音交互的手持移动交互终端 | 第23-24页 |
2.1.5 语音交互的唤醒方式 | 第24-25页 |
2.2 语音交互设计的评估原则 | 第25-27页 |
2.2.1 提升用户体验角度 | 第25-26页 |
2.2.2 提高交互效率角度 | 第26页 |
2.2.3 优化任务步骤角度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手持移动端的语音交互与手势交互对比实验 | 第29-55页 |
3.1 实验目的 | 第29页 |
3.2 实验准备 | 第29-3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3.3.1 控制变量 | 第30页 |
3.3.2 实验被试 | 第30页 |
3.3.3 实验任务 | 第30-31页 |
3.3.4 实验流程 | 第31-32页 |
3.4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32-52页 |
3.4.1 交互效率测量结果 | 第32-34页 |
3.4.2 满意度统计结果 | 第34-36页 |
3.4.3 交互效率与满意度交叉分析 | 第36-37页 |
3.4.4 尝试次数及成功率 | 第37-38页 |
3.4.5 交互步骤及语音交互用语 | 第38-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四章 手持移动端语音交互设计分析 | 第55-61页 |
4.1 语音助手的现存问题 | 第55-57页 |
4.1.1 识别错误和识别缺失 | 第55页 |
4.1.2 存在“伪语音”交互 | 第55页 |
4.1.3 无法“快进”对话 | 第55-56页 |
4.1.4 反馈方式不恰当 | 第56页 |
4.1.5 操作指南实用性较差 | 第56页 |
4.1.6 多轮次对话语境混乱 | 第56-57页 |
4.2 适用语音交互的任务特点 | 第57-58页 |
4.3 用户语音使用意愿调查 | 第58-59页 |
4.3.1 唤醒方式 | 第58页 |
4.3.2 容错程度 | 第58页 |
4.3.3 使用习惯预期 | 第58-59页 |
4.4 语音交互原则补充 | 第59-61页 |
4.4.1 用语音回应指令,避免“伪语音”交互 | 第59页 |
4.4.2 语音助手与设备应用并行 | 第59-60页 |
4.4.3 可随时中断对话,实现“快进” | 第60页 |
4.4.4 实时反馈操作方式 | 第60页 |
4.4.5 提供个性化定制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手持移动端多通道语音交互设计 | 第61-71页 |
5.1 语音与视觉相结合的多通道交互 | 第61-66页 |
5.1.1 语音交互界面通用设计原则 | 第61-62页 |
5.1.2 适用场景 | 第62页 |
5.1.3 设计方案 | 第62-66页 |
5.2 语音与手势相结合的多通道交互 | 第66-71页 |
5.2.1 手势设计通用原则 | 第66-67页 |
5.2.2 适用场景 | 第67页 |
5.2.3 设计方案 | 第67-71页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6.2 本研究可改进的地方 | 第72页 |
6.3 可尝试的后续相关研究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 | 第77-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