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其他道路运输工具论文--摩托车、机器脚踏车论文

摩托车振动的有限元分析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2页
    1.1 课题背景第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7-9页
    1.3 有限元法在摩托车上的应用第9-10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0-12页
第二章 建立摩托车有限元模型第12-31页
    2.1 有限元法第12-15页
        2.1.1 有限元法概况第12-13页
        2.1.2 摩托车结构有限元分析精度影响因素和解决措施第13-15页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5-30页
        2.2.1 有限元的建模准则第15-16页
        2.2.2 整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6-30页
    2.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摩托车的振动激励第31-39页
    3.1 发动机激励第31-33页
        3.1.1 发动机激励产生的机理第31页
        3.1.2 发动机的一、二级往复惯性力第31-33页
    3.2 路面不平度产生的激励第33-37页
        3.2.1 路面不平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第34-35页
        3.2.2 路面不平度时域模型的生成第35-36页
        3.2.3 路面时域模型的生成结果第36-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摩托车的整车振动分析第39-55页
    4.1 摩托车整车在发动机激励下的振动响应第39-41页
    4.2 摩托车振动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第41-46页
        4.2.1 振动的实验测量方法第41-44页
        4.2.2 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第44-46页
    4.3 摩托车各阶模态对振动的影响第46-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降低摩托车振动的改进措施第55-67页
    5.1 车把的改进措施第55-57页
        5.1.1 车把部位局部刚度的改进第55页
        5.1.2 由发动机1 阶惯性力引起的振动的变化第55-56页
        5.1.3 由发动机2 阶惯性力引起的振动的变化第56-57页
    5.2 发动机的隔振第57-62页
        5.2.1 由发动机1、2 阶惯性力引起的振动的变化第58-61页
        5.2.2 隔振后发动机振动位移的变化第61-62页
    5.3 其它部件对振动的影响第62-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67-69页
    6.1 文章总结第67页
    6.2 未来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京津铁路桥的车桥耦合振动研究
下一篇:一汽解放公司PDM系统的业务规划和实施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