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体的功能定位与组织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4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7-20页 |
2 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研究 | 第20-38页 |
2.1 城市综合体概念解析 | 第20-23页 |
2.1.1 概念定义 | 第20-21页 |
2.1.2 概念解析 | 第21-23页 |
2.2 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历程 | 第23-28页 |
2.2.1 国外城市综合体发展历程 | 第23-26页 |
2.2.2 国内城市综合体发展历程 | 第26-28页 |
2.3 城市综合体的特征 | 第28-29页 |
2.4 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动因分析 | 第29-33页 |
2.4.1 经济发展维度的动因 | 第29-31页 |
2.4.2 空间发展维度的动因 | 第31-32页 |
2.4.3 城市开发维度的动因 | 第32-33页 |
2.5 城市综合体开发的作用 | 第33-34页 |
2.5.1 提升城市竞争力 | 第33页 |
2.5.2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 第33-34页 |
2.5.3 承载城市公共活动 | 第34页 |
2.6 城市综合体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34-38页 |
2.6.1 土地“混合使用”理论 | 第34-35页 |
2.6.2 紧缩城市理论 | 第35-36页 |
2.6.3 “TOD”理论 | 第36-37页 |
2.6.4 小结 | 第37-38页 |
3 城市综合体的功能系统研究 | 第38-47页 |
3.1 功能系统的组成分析 | 第38-41页 |
3.1.1 商业功能 | 第38页 |
3.1.2 办公功能 | 第38页 |
3.1.3 酒店功能 | 第38-39页 |
3.1.4 居住功能 | 第39页 |
3.1.5 文化娱乐功能 | 第39-40页 |
3.1.6 会展功能 | 第40页 |
3.1.7 交通功能 | 第40-41页 |
3.2 功能子系统的地位分析 | 第41-43页 |
3.3 功能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分析 | 第43-45页 |
3.3.1 功能子系统的协同作用分析 | 第43-44页 |
3.3.2 功能子系统的潜在冲突分析 | 第44-45页 |
3.4 小结 | 第45-47页 |
4 城市综合体的功能定位研究 | 第47-83页 |
4.1 概述 | 第47页 |
4.2 功能定位的流程 | 第47-49页 |
4.3 功能定位的影响因素 | 第49-58页 |
4.3.1 经济因素 | 第49-50页 |
4.3.2 政策因素 | 第50-52页 |
4.3.3 区位因素 | 第52-54页 |
4.3.4 交通因素 | 第54-56页 |
4.3.5 集聚因素 | 第56页 |
4.3.6 市场因素 | 第56-58页 |
4.4 功能定位模式 | 第58-67页 |
4.4.1 均衡发展型 | 第58-60页 |
4.4.2 商业主导型 | 第60-61页 |
4.4.3 办公主导型 | 第61-63页 |
4.4.4 酒店主导型 | 第63-64页 |
4.4.5 居住主导型 | 第64-65页 |
4.4.6 小结 | 第65-67页 |
4.5 功能定位模式的选择 | 第67-77页 |
4.5.1 功能定位的选择方法 | 第67-68页 |
4.5.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68-69页 |
4.5.3 确定指标权重 | 第69-73页 |
4.5.4 模糊综合评价 | 第73-74页 |
4.5.5 案例分析 | 第74-77页 |
4.6 功能定位的调整和优化 | 第77-83页 |
4.6.1 功能子系统的规模分析 | 第77-80页 |
4.6.2 功能定位的优化 | 第80-83页 |
5 城市综合体的功能组织研究 | 第83-101页 |
5.1 概述 | 第83页 |
5.2 功能组织的原则 | 第83-85页 |
5.3 功能系统的总体组织 | 第85-92页 |
5.3.1 组织结构 | 第85-87页 |
5.3.2 组织手法 | 第87-89页 |
5.3.3 组织形式 | 第89-92页 |
5.4 功能子系统的适应性组织 | 第92-101页 |
5.4.1 商业 | 第93-95页 |
5.4.2 办公 | 第95-96页 |
5.4.3 酒店 | 第96-98页 |
5.4.4 居住 | 第98-101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101-103页 |
6.1 结论 | 第101-102页 |
6.2 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7-108页 |
附录1 | 第108-110页 |
附录2 | 第110-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