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项目依托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1-14页 |
1.2.1 国内外页岩气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渝页1 井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存在问题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5页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5-16页 |
1.5 主要认识 | 第16-17页 |
2 页岩气井储层改造技术 | 第17-34页 |
2.1 页岩气井储层改造概述 | 第17-19页 |
2.2 页岩气井水力压裂技术 | 第19-32页 |
2.2.1 压裂设计及裂缝监测 | 第19-21页 |
2.2.2 压裂液组成及添加剂 | 第21-24页 |
2.2.3 压裂技术及工艺 | 第24-30页 |
2.2.4 水力压裂在Barnett 页岩中的应用 | 第30-32页 |
2.3 水力压裂技术适用性研究 | 第32-34页 |
3 渝页1 井储层特征研究 | 第34-58页 |
3.1 渝页1 井概况 | 第34-36页 |
3.1.1 地理位置及地质概况 | 第34-35页 |
3.1.2 钻井效果分析 | 第35-36页 |
3.2 渝页1 井储层特征研究 | 第36-58页 |
3.2.1 储层孔缝系统 | 第36-42页 |
3.2.2 储层矿物组成 | 第42-48页 |
3.2.3 页岩脆性评价 | 第48-53页 |
3.2.4 地应力特征 | 第53-58页 |
4 渝页1 井储层可压裂性评价 | 第58-70页 |
4.1 渝页1 井页岩储层特征 | 第58页 |
4.2 可压裂性评价关键参数 | 第58-62页 |
4.2.1 储层埋深 | 第59-60页 |
4.2.2 裂缝发育 | 第60-61页 |
4.2.3 石英含量 | 第61-62页 |
4.2.4 脆性系数 | 第62页 |
4.3 渝页1 井可压裂性评价 | 第62-70页 |
4.3.1 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63-67页 |
4.3.2 渝页1 井可压裂性 | 第67-70页 |
5 渝东南龙马溪组可压裂性及改造方法 | 第70-82页 |
5.1 龙马溪组页岩可压裂性 | 第70-76页 |
5.2 龙马溪组页岩改造方法 | 第76-80页 |
5.3 中国页岩气井改造方法探讨 | 第80-82页 |
6 结论及认识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附录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