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灾荒概况 | 第11-23页 |
·各根据地概况 | 第11-14页 |
·根据地灾情概述 | 第14-19页 |
·水灾 | 第14-16页 |
·旱灾 | 第16-17页 |
·其他灾害 | 第17-19页 |
·灾荒的影响 | 第19-23页 |
·灾荒时期灾民道德的失范 | 第19-20页 |
·田地荒芜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 第20-21页 |
·人口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 | 第21-22页 |
·农村经济更加凋敝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华中抗日根据地灾荒的成因 | 第23-28页 |
·自然原因 | 第23-24页 |
·气候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 第23-24页 |
·地理环境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 第24页 |
·社会原因 | 第24-28页 |
·不断的战祸加重或直接导致灾荒 | 第24-26页 |
·社会经济落后,抗灾能力低下 | 第26页 |
·国民政府的腐败,加重灾荒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华中抗日根据地抗灾救荒的举措 | 第28-41页 |
·政府和民间的主要救灾机构 | 第28-30页 |
·抗灾救荒的措施 | 第30-41页 |
·赈济贷粜 | 第30-32页 |
·节粮储粮 | 第32-33页 |
·卫生防疫 | 第33-35页 |
·兴修水利 | 第35-37页 |
·全民灭蝗 | 第37-39页 |
·生产自救 | 第39页 |
·开垦荒地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华中抗日根据地灾荒救济的成效及启示 | 第41-47页 |
·抗灾救荒的成效 | 第41-43页 |
·现实的启示 | 第43-47页 |
·加强经济建设和科技投入是展开防灾救灾工作的有力保障 | 第43-44页 |
·正确处理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重视生态平衡 | 第44-45页 |
·注重慈善组织的完善和发展 | 第45页 |
·救灾过程中应重视政府与民众的合作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发表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