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3-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2章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倦怠的表现 | 第11-18页 |
2.1 职业倦怠的涵义 | 第11-13页 |
2.1.1 职业倦怠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 第11页 |
2.1.2 职业倦怠的内涵 | 第11-13页 |
2.2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倦怠的表现 | 第13-18页 |
2.2.1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构成、职责、工作特点和现状 | 第13-15页 |
2.2.2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倦怠的涵义 | 第15-16页 |
2.2.3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倦怠的表现 | 第16-18页 |
第3章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倦怠的危害与原因分析 | 第18-33页 |
3.1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倦怠的危害 | 第18-20页 |
3.1.1 对学工队伍自身发展的危害 | 第18-19页 |
3.1.2 对学生和学生家庭的危害 | 第19-20页 |
3.1.3 对高校和社会的危害 | 第20页 |
3.2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倦怠原因分析 | 第20-33页 |
3.2.1 自身因素 | 第20-25页 |
3.2.2 学生因素 | 第25-27页 |
3.2.3 高校因素 | 第27-31页 |
3.2.4 社会因素 | 第31-33页 |
第4章 防范高校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倦怠的措施 | 第33-48页 |
4.1 社会支持系统构建 | 第33-34页 |
4.1.1 构建公共信任氛围 | 第33页 |
4.1.2 确立合理的期望 | 第33页 |
4.1.3 创造良好工作生活环境 | 第33-34页 |
4.2 学校支持系统构建 | 第34-38页 |
4.2.1 更新管理理念,注重“人性化”管理 | 第34页 |
4.2.2 明确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角色定位和岗位职责 | 第34-35页 |
4.2.3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竞争机制与激励制度 | 第35-36页 |
4.2.4 加强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 第36-37页 |
4.2.5 建立科学的发展机制,优化发展途径 | 第37-38页 |
4.2.6 构建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 | 第38页 |
4.3 自我支持系统构建 | 第38-48页 |
4.3.1 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 | 第38-39页 |
4.3.2 加强职业素养培养,提高职业发展能力 | 第39-40页 |
4.3.3 强化自我激励,追求敬业奉献精神 | 第40-41页 |
4.3.4 培养自我领导力,实现自我提升 | 第41-43页 |
4.3.5 调整个体认知系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象 | 第43-44页 |
4.3.6 疏通心理调节渠道,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 第44-45页 |
4.3.7 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恰当的个人奋斗目标 | 第45-46页 |
4.3.8 坚持体育锻炼,学会放松自己 | 第46-47页 |
4.3.9 锻造坚韧性格、形成人格魅力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