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选题的学术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与研究价值 | 第10-12页 |
第2章 表现主义艺术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 第12-18页 |
·个人化、内心化、情感化的早期表现主义 | 第12-15页 |
·表现主义概述 | 第12页 |
·德国早期表现主义的起源背景 | 第12-15页 |
·表现主义的地域扩展 | 第15-16页 |
·抽象表现主义 | 第16-18页 |
第3章 德国新表现主义及其代表人物 | 第18-36页 |
·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兴起 | 第18-22页 |
·沃坦精神背后的民族性格的悲剧 | 第18-19页 |
·战败后的德国社会现状 | 第19-20页 |
·战后世界艺术潮流现状 | 第20-22页 |
·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分析 | 第22-36页 |
·致力于政治性内容的艺术表达的约格·伊门多夫(Joerg Imenndoff) | 第22-27页 |
·心理体验的刻画大师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和A·R·朋克(Penck) | 第27-30页 |
·富于表现力不断变化的马库斯·吕佩尔兹(Markus Luepertz) | 第30-31页 |
·具有诗人气质的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 | 第31-34页 |
·历史记录者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 第34-36页 |
第4章 德国新表现主义对当代艺术的意义 | 第36-40页 |
·新表现主义的独特魅力 | 第36-37页 |
·新表现主义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