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1 矿物晶体表面化学性质与浮选行为的关系研究概述 | 第13-17页 |
1.1.1 矿物表面断裂键性质 | 第13-14页 |
1.1.2 矿物表面能 | 第14-15页 |
1.1.3 矿物表面润湿性 | 第15-16页 |
1.1.4 矿物表面吸附性 | 第16-17页 |
1.2 含钙矿物晶体表面化学的研究概述 | 第17-21页 |
1.2.1 含钙矿物晶体习性 | 第17-18页 |
1.2.2 含钙矿物表面能 | 第18页 |
1.2.3 含钙矿物表面水化性质 | 第18-19页 |
1.2.4 含钙矿物表面吸附性研究概述 | 第19-20页 |
1.2.5 药剂分子与含钙矿物的作用差异研究 | 第20页 |
1.2.6 三种含钙矿物的溶解及表面转化行为 | 第20-21页 |
1.3 碎磨对晶体表面性质的影响 | 第21-23页 |
1.3.1 制药工程领域碾磨对固态药物表面性质的影响研究 | 第21-22页 |
1.3.2 矿物加工领域碎磨对矿物润湿性的影响研究 | 第22-23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5-31页 |
2.1 试验矿样的制备与分析 | 第25-26页 |
2.1.1 矿物晶体样品制备 | 第25-26页 |
2.1.2 矿物粉末样的制备 | 第26页 |
2.2 试验药剂与设备 | 第26-27页 |
2.3 试验研究方法 | 第27-31页 |
2.3.1 矿物单晶和粉末样的XRD研究 | 第27页 |
2.3.2 接触角测定 | 第27-29页 |
2.3.3 矿物晶体表面形貌的AFM研究 | 第29页 |
2.3.4 浮选试验 | 第29-30页 |
2.3.5 矿物表面动电位测定 | 第30页 |
2.3.6 DFT及分子模拟计算 | 第30-31页 |
3 三种含钙矿物表面未饱和键和表面能计算及常见暴露面预测 | 第31-53页 |
3.1 三种含钙矿物晶体结构简介 | 第31-32页 |
3.2 三种矿物各晶面未饱和键数计算 | 第32-35页 |
3.3 三种含钙矿物各晶面表面能计算 | 第35-39页 |
3.4 表面未饱和键密度与表面能的关系研究 | 第39-42页 |
3.5 三种矿物表面未饱和键密度与晶体习性的关系研究 | 第42-52页 |
3.5.1 白钨矿 | 第43-47页 |
3.5.2 方解石 | 第47-49页 |
3.5.3 萤石 | 第49-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三种含钙矿物晶体常见暴露面微观形貌的AFM研究及表面能测定 | 第53-73页 |
4.1 三种含钙矿物常见暴露面微观形貌的AFM研究 | 第53-62页 |
4.1.1 白钨矿晶体常见暴露面的表面微观形貌研究 | 第53-56页 |
4.1.2 方解石晶体常见暴露面的表面微观形貌研究 | 第56-60页 |
4.1.3 萤石晶体常见暴露面的表面微观形貌研究 | 第60-62页 |
4.2 三种含钙矿物常见暴露面的润湿性和表面自由能测定 | 第62-72页 |
4.2.1 三种矿物晶体常见暴露面润湿性研究 | 第64-65页 |
4.2.2 三种矿物常见暴露面表面自由能的计算方法 | 第65-67页 |
4.2.3 三种含钙矿物常见暴露面表面自由能与反应活性 | 第67-7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5 三种含钙矿物常见暴露面与油酸钠作用的各向异性 | 第73-105页 |
5.1 矿物表面-浮选剂作用的分子模拟简介 | 第74-77页 |
5.1.1 三种含钙矿物晶胞和浮选药剂分子结构建模及UFF优化 | 第74-75页 |
5.1.2 矿物表面-浮选剂作用构型的几何优化 | 第75-77页 |
5.1.3 矿物表面-浮选剂作用最稳定构型的MD模拟 | 第77页 |
5.2 白钨矿与油酸作用的各向异性研究 | 第77-84页 |
5.2.1 油酸离子在白钨矿{112}和{001}面的吸附行为差异 | 第77-80页 |
5.2.2 不同浓度油酸钠溶液作用后白钨矿常见暴露面的润湿性研究 | 第80-82页 |
5.2.3 白钨矿常见暴露面与油酸钠溶液作用后表面形貌的AFM研究 | 第82-84页 |
5.3 方解石与油酸钠作用的各向异性研究 | 第84-92页 |
5.3.1 油酸离子在方解石{214}、{018}和{104}面上的吸附行为差异 | 第84-88页 |
5.3.2 不同浓度油酸钠溶液作用后方解石常见暴露面的润湿性研究 | 第88-90页 |
5.3.3 方解石常见暴露面与油酸钠溶液作用后表面形貌的AFM研究 | 第90-92页 |
5.4 萤石与油酸钠作用的各向异性研究 | 第92-99页 |
5.4.1 油酸离子在萤石{111}和{100}面的吸附行为差异 | 第92-94页 |
5.4.2 不同浓度油酸钠溶液中萤石常见暴露面的润湿性研究 | 第94-96页 |
5.4.3 萤石常见暴露面与油酸钠溶液作用后表面形貌的AFM研究 | 第96-99页 |
5.5 油酸钠作用下三种含钙矿物的浮选行为差异 | 第99-100页 |
5.6 水玻璃和油酸钠作用下三种矿物常见暴露面润湿性研究 | 第100-10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6 三种含钙矿物与十二烷基胺作用的各向异性 | 第105-127页 |
6.1 十二烷基胺在白钨矿{112}和{001}面上的吸附行为差异 | 第105-109页 |
6.2 十二烷基胺在方解石{018}和{104}面上的吸附行为差异 | 第109-112页 |
6.3 十二烷基胺在萤石{111}和{100}面上的吸附行为差异 | 第112-115页 |
6.4 十二烷基胺与三种含钙矿物的作用差异 | 第115-124页 |
6.4.1 白钨矿和方解石零电点(PZC)的理论计算 | 第115-117页 |
6.4.2 十二烷基胺作用下三种含钙矿物的Zeta电位的变化 | 第117-121页 |
6.4.3 三种含钙矿物与十二烷基胺作用后表面形貌的AFM研究 | 第121-123页 |
6.4.4 十二烷基胺作用下三种含钙矿物浮选行为差异 | 第123-12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4-127页 |
7 结论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4-145页 |
致谢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