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外语论文--英语论文

高三英语“以读促写”课例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前言第7-11页
第一章 理论背景及文献综述第11-20页
    1.1 课例研究的概念、内涵和特征第11-13页
    1.2 课例研究的国内外发展情况第13-14页
    1.3 “以读促写”课例研究的相关理论第14-20页
        1.3.1 教学有效性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第14-15页
        1.3.2 二语阅读和写作教学的相关理论第15-18页
        1.3.3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与最近发展区理论第18-20页
第二章 高三英语“以读促写”课例研究总体设计第20-24页
    2.1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第20页
    2.2 课例研究参加者第20-21页
    2.3 课例研究的总体计划第21页
    2.4 数据采集与分析第21-24页
第三章 高三英语“以读促写”课例研究的实施过程第24-45页
    3.1 课例研究1理由陈述型英语读写课第24-36页
        3.1.1 制定课例研究具体操作步骤第24页
        3.1.2 研究教学内容,学情前测及分析第24-25页
        3.1.3 第一次集体备课,形成教案1第25-28页
        3.1.4 第一次课堂观摩、评课讨论、形成教案2第28-30页
        3.1.5 第二次课堂观摩、评课讨论、形成教案3第30-33页
        3.1.6 第三次课堂观摩及评课第33-34页
        3.1.7 学习效果后测及分析第34页
        3.1.8 对第一轮课例研究实施后的反思与总结第34-36页
    3.2 课例研究2问题解决型英语读写课第36-44页
        3.2.1 制定课例研究具体操作步骤第36页
        3.2.2 研究教学内容,学情前测及分析第36-37页
        3.2.3 第一次集体备课,形成教案2第37-40页
        3.2.4 第一次课堂观摩、评课讨论、形成教案3第40-42页
        3.2.5 第二次课堂观摩及观摩第42-43页
        3.2.6 学习效果后测及分析第43-44页
        3.2.7 对第二轮课例研究实施后的反思与总结第44页
    3.3 课例研究应用中遇到的若干实际问题第44-45页
第四章 高三英语“以读促写”课例研究的成效第45-62页
    4.1 问卷显示的成效:学生写作情感态度、写作方法与认识第45-46页
    4.2 访谈显示的成效:学生写作课感受、学习进步的自我感受第46页
    4.3 测试显示的成效:学生写作成绩的提高第46-54页
        4.3.1 课例研究后实验班与控制班历次考试书面表达均分对比第46-47页
        4.3.2 实验班前测(摸底)、后测(二模)书面表达均分对比第47-48页
        4.3.3 实验班六次读写课前后的写作任务成绩对比第48-50页
        4.3.4 学生实验前、后个案作文的对比分析第50-54页
    4.4 教师的认识和行为变化第54-62页
        4.4.1 教师对牛津高中英语阅读教材处理的认识变化第54-55页
        4.4.2 教师对“以读促写”教学的认识及策略变化第55-59页
        4.4.3 教师参与研讨活动的积极性第59-62页
第五章 结论及启示第62-64页
    5.1 主要结论第62页
    5.2 启示与思考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附录Ⅰ:对研究小组另两名成员访谈提高第67-68页
附录Ⅱ:高三英语写作情况调查表第68-69页
附录Ⅲ:用于两次课例研究的阅读文本第69-71页
附录Ⅳ:第一轮“以读促写”课例研究教案定稿第71-74页
附录Ⅴ:第二轮“以读促写”课例研究教案定稿第74-76页
附录Ⅵ:高三英语“以读促写”课堂教学观察表第76-77页
附录Ⅶ:第一轮课例研究中前、后测写作试题及学生习作第77-78页
附录Ⅷ:第二轮课例研究中前、后测写作试题及学生习作第78-79页
附录Ⅸ:高考书面表达评分总则第79-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李沧区万达广场项目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黄葵胶囊主要成分PK、PD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