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磷酸铁锂/碳复合电极材料及其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4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锂离子电容器第10-15页
        1.2.1 超级电容器第10-12页
        1.2.2 锂离子电池第12-13页
        1.2.3 锂离子电容器第13-15页
    1.3 锂离子电容器正极材料第15-22页
        1.3.1 正极材料的分类第15-17页
        1.3.2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第17-21页
        1.3.3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第21-22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4-33页
    2.1 主要原料和仪器设备第24-25页
        2.1.1 主要化学试剂及原料第24-25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第25页
    2.2 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5-29页
        2.2.1 以膨胀石墨为载体的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5-27页
        2.2.2 以PAN基碳纤维为载体的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7-29页
    2.3 电极片的制备第29-30页
        2.3.1 正极片的制备第29-30页
        2.3.2 负极片的制备第30页
    2.4 锂离子电容器的组装第30-31页
    2.5 结构与性能测试第31-33页
        2.5.1 扫描电镜测试第31页
        2.5.2 透射电镜测试第31页
        2.5.3 X射线衍射测试第31页
        2.5.4 循环伏安测试第31-32页
        2.5.5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32页
        2.5.6 交流阻抗测试第32页
        2.5.7 循环寿命测试第32-33页
第3章 以膨胀石墨为载体的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测试与结果讨论第33-48页
    3.1 碳化条件对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影响第33-37页
        3.1.1 碳化条件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第33-36页
        3.1.2 碳化条件对复合材料循环伏安性能的影响第36-37页
    3.2 膨胀石墨的含量对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影响第37-42页
        3.2.1 膨胀石墨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的结构的影响第37-38页
        3.2.2 膨胀石墨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的影响第38-40页
        3.2.3 膨胀石墨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循环伏安性能的影响第40-41页
        3.2.4 膨胀石墨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的交流阻抗性能的影响第41-42页
    3.3 锂离子电容器的性能优化第42-45页
        3.3.1 膨胀石墨的含量对锂离子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2-43页
        3.3.2 正负极质量比对锂离子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3-44页
        3.3.3 电流密度对锂离子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4-45页
    3.4 循环寿命分析第45-46页
        3.4.1 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循环寿命分析第45页
        3.4.2 锂离子电容器的循环寿命分析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以PAN基碳纤维为载体的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测试与结果讨论第48-58页
    4.1 复合工艺的优化第48-49页
    4.2 碳化条件对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影响第49-52页
        4.2.1 碳化温度对复合材料的影响第49-51页
        4.2.2 碳化时间对复合材料的影响第51-52页
    4.3 锂离子电容器性能优化第52-54页
        4.3.1 正负极质量比对锂离子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3页
        4.3.2 电流密度对锂离子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3-54页
    4.4 循环寿命分析第54-56页
        4.4.1 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循环寿命分析第54-55页
        4.4.2 锂离子电容器的循环寿命分析第55-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矿井主排水装置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开发
下一篇:高色素低桔霉素红曲的发酵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