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韩机电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3.1 中韩贸易现状研究 | 第11页 |
1.3.2 中韩贸易关系研究 | 第11-13页 |
1.3.3 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 | 第13-16页 |
1.3.4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2 中韩自贸协议产生的背景及谈判进程 | 第19-27页 |
2.1 中韩自贸协议产生的背景 | 第19-23页 |
2.2 中韩自贸协议的谈判进程 | 第23-25页 |
2.3 自贸区谈判进程中的核心问题 | 第25-26页 |
2.4 小结 | 第26-27页 |
3 中韩机电产品贸易关系分析 | 第27-47页 |
3.1 中韩机电产业的贸易现状分析 | 第27-31页 |
3.1.1 中韩机电产业贸易规模 | 第27-30页 |
3.1.2 中韩机电产业贸易结构 | 第30-31页 |
3.2 中韩机电贸易技术复杂度对比 | 第31-34页 |
3.3 中韩机电贸易的竞争性分析 | 第34-39页 |
3.3.1 贸易竞争力指标选择 | 第34-36页 |
3.3.2 中韩机电产品竞争力对比 | 第36-39页 |
3.4 中韩机电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 第39-42页 |
3.4.1 贸易互补性指标选择 | 第39-40页 |
3.4.2 中韩机电产品贸易互补性 | 第40-42页 |
3.5 中韩机电产业内贸易度测算 | 第42-46页 |
3.6 小结 | 第46-47页 |
4 中韩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理论分析 | 第47-51页 |
4.1 静态效应分析 | 第47-48页 |
4.2 动态效应分析 | 第48-50页 |
4.3 小结 | 第50-51页 |
5 中韩自由贸易协议对双边机电产品贸易效应的测定 | 第51-68页 |
5.1 核心模型——GTAP模型 | 第51-53页 |
5.1.1 GTAP模型的理论结构 | 第52-53页 |
5.1.2 GTAP模型的数据来源 | 第53页 |
5.1.3 GTAP模型的求解原理 | 第53页 |
5.2 中韩自由贸易区模拟方案设计 | 第53-57页 |
5.2.1 国别与产品分组 | 第53-54页 |
5.2.2 模拟前基准方案设计 | 第54-55页 |
5.2.3 敏感产品的确定 | 第55-57页 |
5.2.4 降税冲击方案 | 第57页 |
5.3 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57-66页 |
5.3.1 静态贸易效应 | 第60-64页 |
5.3.2 动态贸易效应 | 第64-66页 |
5.4 小结 | 第66-68页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8-72页 |
6.1 结论 | 第68-69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9-71页 |
6.3 创新与不足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