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 香蕉枯萎病概述 | 第12-17页 |
1.1 香蕉枯萎病的病原、发生与分布 | 第12页 |
1.2 我国香蕉枯萎病的危害 | 第12-13页 |
1.3 香蕉枯萎病防治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2 真菌细胞壁几丁质降解酶研究概述 | 第17-20页 |
2.1 几丁质酶特性 | 第18-19页 |
2.2 几丁质酶功能 | 第19页 |
2.3 几丁质酶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3 镰刀菌酸研究概述 | 第20-24页 |
3.1 香蕉枯萎病致病毒素对环境微生物的影响 | 第20页 |
3.2 镰刀菌酸在香蕉枯萎病致病毒素中作用 | 第20-22页 |
3.3 针对镰刀菌酸的病害防控技术研究 | 第22-24页 |
4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4.1 目的意义 | 第24页 |
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下篇 研究内容 | 第26-7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40页 |
1.1 材料 | 第26-27页 |
1.1.1 试剂 | 第26页 |
1.1.2 培养基 | 第26-27页 |
1.1.3 供试病原菌与供试香蕉苗 | 第27页 |
1.2 方法 | 第27-40页 |
1.2.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27页 |
1.2.2 几丁质、镰刀菌酸降解微生物筛选 | 第27-28页 |
1.2.3 香蕉枯萎病菌拮抗菌株筛选 | 第28页 |
1.2.4 优良生防菌株鉴定 | 第28-34页 |
1.2.5 拮抗菌株基础生物学研究 | 第34-35页 |
1.2.6 降解镰刀菌酸菌株活性研究 | 第35-36页 |
1.2.7 优良菌株拮抗机理的初步研究 | 第36页 |
1.2.8 优良菌株抗菌活性物质稳定性研究 | 第36-37页 |
1.2.9 优良菌株定植能力研究 | 第37-38页 |
1.2.10 优良拮抗菌株对香蕉枯萎病防控效果评价 | 第38-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69页 |
2.1 样品采集结果 | 第40-41页 |
2.2 几丁质、镰刀菌酸降解微生物筛选结果 | 第41-43页 |
2.2.1 镰刀菌酸降解菌培养基筛选研究 | 第42页 |
2.2.2 降解几丁质或镰刀菌酸(FA)菌株分离培养 | 第42-43页 |
2.3 香蕉枯萎病菌拮抗菌株筛选 | 第43-44页 |
2.4 优良生防菌株的鉴定结果 | 第44-54页 |
2.4.1 菌落形态 | 第44-45页 |
2.4.2 菌株染色结果 | 第45-46页 |
2.4.3 优良生防菌株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 第46-52页 |
2.4.4 拮抗菌株分子鉴定结果 | 第52-54页 |
2.5 优良生防菌株基础生物学研究结果 | 第54-58页 |
2.5.1 菌株生长曲线测定结果 | 第54-55页 |
2.5.2 菌株生长温度测定结果 | 第55页 |
2.5.3 菌株最适碳源测定结果 | 第55页 |
2.5.4 菌株最适氮源测定结果 | 第55-56页 |
2.5.5 菌株最适pH测定结果 | 第56页 |
2.5.6 不同培养基对TY与DF抑菌作用的影响 | 第56-57页 |
2.5.7 不同温度对TY与DF抑菌作用的影响 | 第57页 |
2.5.8 不同pH对TY与DF抑菌作用的影响 | 第57-58页 |
2.5.9 TY与DF抑菌作用遗传稳定性测定 | 第58页 |
2.6 降解镰刀菌酸菌株活性研究结果 | 第58-61页 |
2.6.1 TY耐FA浓度测定结果 | 第58-59页 |
2.6.2 TY降解商品FA测定结果 | 第59-61页 |
2.6.3 TY降解镰刀菌酸粗毒素测定 | 第61页 |
2.7 优良菌株拮抗机理的初步研究结果 | 第61-63页 |
2.7.1 平板对峙培养中拮抗带上R4-37菌丝形态的观察结果 | 第62页 |
2.7.2 拮抗菌株无菌滤液对R4-37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62-63页 |
2.8 优良菌株抗菌活性物质稳定性研究 | 第63-65页 |
2.8.1 热稳定性测定结果 | 第63页 |
2.8.2 酸碱稳定性测定结果 | 第63-64页 |
2.8.3 日光稳定性测定结果 | 第64页 |
2.8.4 紫外光稳定性测定结果 | 第64-65页 |
2.8.5 耐贮藏性测定结果 | 第65页 |
2.8.6 抑菌效价测定 | 第65页 |
2.9 优良菌株定植能力研究结果 | 第65-66页 |
2.9.1 标记菌株TY和DF在香蕉根际土壤中定殖结果 | 第65-66页 |
2.9.2 标记菌株TY和DF在香蕉根部中的定殖 | 第66页 |
2.10 优良拮抗菌株对香蕉枯萎病防控效果评价结果 | 第66-69页 |
2.10.1 感病品种巴西蕉温室盆栽防病效果测定结果 | 第66-67页 |
2.10.2 抗病品种218温室盆栽防病效果测定结果 | 第67-68页 |
2.10.3 拮抗菌株TY与DF对巴西蕉生长影响 | 第68-69页 |
2.10.4 拮抗菌株TY与DF田间防控效果试验 | 第69页 |
3 讨论 | 第69-73页 |
3.1 降解几丁质或镰刀菌酸(FA)菌株分离筛选 | 第69-70页 |
3.2 定殖规律与拮抗机制 | 第70-71页 |
3.3 FA对芽孢等生防菌株的生长抑制作用 | 第71-72页 |
3.4 TY解毒机制及其运用 | 第72页 |
3.5 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治 | 第72页 |
3.6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资助项目与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或者待发表文章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