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基于KMV模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实证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9页
    1.3、 研究现状第9-10页
        1.3.1、 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综述第9-10页
        1.3.2、 国内学者研究成果综述第10页
    1.4、 本文结构和创新第10-12页
        1.4.1、 本文结构第10-11页
        1.4.2、 创新之处第11-12页
第二章、 信用风险度量及其发展第12-17页
    2.1、 信用风险分析第12-13页
    2.2、 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第13-15页
        2.2.1、 专家系统分析法第13页
        2.2.2、 多元判别分析模型第13-14页
        2.2.3、 Logit和Probit回归模型第14页
        2.2.4、 神经网络模型第14-15页
    2.3、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第15-17页
        2.3.1、 Credit Metrics模型第15页
        2.3.2、CreditRisk+模型第15-16页
        2.3.3、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第16页
        2.3.4、 KMV模型第16-17页
第三章 KMV信用风险模型分析第17-24页
    3.1、 预备知识第17-18页
        3.1.1、 对数正态分布第17页
        3.1.2、 布朗运动第17页
        3.1.3、 伊藤引理第17-18页
    3.2、 Black-Scholes-Merton期权定价公式第18-19页
        3.2.1、 Black-Scholes定价理论第18-19页
        3.2.2、 Merton定价模型的构建第19页
    3.3、 KMV模型的建立第19-24页
        3.3.1、 KMV模型的假设第19-20页
        3.3.2、 KMV模型的主要计算步骤第20-24页
第四章、 KMV模型信用风险测度有效性实证分析第24-38页
    4.1、 契合中国资本市场的KMV模型参数设定第24-26页
        4.1.1、 公司股权价值V_E的确定第24页
        4.1.2、 公司股权价值波动率σ_E的确定第24-26页
        4.1.3、 违约点DPT的确定第26页
        4.1.4、 债务期限T和无风险利率r的确定第26页
    4.2、 样本选取第26-28页
    4.3、 实证过程第28-38页
        4.3.1、 样本股票波动率的计算第28-33页
        4.3.2、 股权价值的计算第33-35页
        4.3.3、 违约点的计算第35-37页
        4.3.4、 资产价值及资产价值波动率的计算第37页
        4.3.5、 违约距离及预期违约概率的计算第37-38页
第五章、 KMV模型信用风险测度实证结果分析及检验第38-47页
    5.1、 违约距离实证分析第38-43页
        5.1.1、 违约距离实证结果第38-39页
        5.1.2、 违约距离显著性检验第39-41页
        5.1.3、 违约距离与资产规模的关系分析第41-42页
        5.1.4、 违约距离与股权波动率的关系分析第42-43页
    5.2、 违约概率实证分析第43-45页
        5.2.1、 违约概率实证结果第43-44页
        5.2.2、 预期违约概率在中国市场的适应性评价第44-45页
    5.3、 KMV模型敏感性分析第45-47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47-49页
    6.1、 研究结论第47页
    6.2、 未来展望第47-48页
    6.3、 结语第48-49页
附录一 股票波动率计算程序第49-50页
附录二 资产价值和资产价值波动率计算程序第50-52页
附录三 图表录第52-54页
附录四 实证数据列表第54-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金融体系下的货币供给机制--基于金融机构层面的研究
下一篇:浙江盛大房地产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