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LTE 的提出 | 第9页 |
1.2 LTE 的标准及优势 | 第9-12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1.4.1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2-13页 |
1.4.2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LTE 架构及关键技术 | 第14-29页 |
2.1 系统架构和无线接入网络 | 第14-15页 |
2.2 无线承载管理及 QoS 要求 | 第15-16页 |
2.3 LTE 各层结构简介 | 第16-23页 |
2.3.0 PHY 层简介 | 第17-19页 |
2.3.1 MAC 层简介 | 第19-21页 |
2.3.2 RLC 层简介 | 第21页 |
2.3.3 PDCP 层简介 | 第21-22页 |
2.3.4 RRC 层简介 | 第22页 |
2.3.5 NAS 层简介 | 第22-23页 |
2.4 LTE 系统支持的业务 | 第23-26页 |
2.4.1 无限缓存业务 | 第23页 |
2.4.2 恒定比特率业务 | 第23页 |
2.4.3 视频业务 | 第23页 |
2.4.4 语音业务 | 第23-24页 |
2.4.5 广播业务 | 第24-25页 |
2.4.6 寻呼业务 | 第25页 |
2.4.7 多播业务 | 第25页 |
2.4.8 各业务在 LTE 中所占流量分布 | 第25-26页 |
2.5 LTE 各业务在各层的传输配置 | 第26-27页 |
2.6 下行数据传输过程 | 第27-29页 |
第三章 LTE 资源分配及调度算法研究 | 第29-39页 |
3.1 调度优先级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 第29-30页 |
3.2 调度模块设计时需要解决的关键因素 | 第30页 |
3.3 实际中的 LTE 系统的限制因素 | 第30页 |
3.4 调度的简化模型 | 第30-33页 |
3.5 调度算法的分类 | 第33-39页 |
3.5.1 信道非感知算法 | 第33-34页 |
3.5.2 信道感知/QoS 非感知算法 | 第34-36页 |
3.5.3 信道感知/QoS 感知算法 | 第36-38页 |
3.5.4 VoIP 的半静态调度算法 | 第38页 |
3.5.5 能量感知算法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 QoS 的调度算法的设计与改进 | 第39-46页 |
4.1 概述 | 第39页 |
4.2 各种调度机制 | 第39-40页 |
4.3 新的调度算法公式 | 第40-46页 |
第五章 LTE 系统级平台的仿真与实现 | 第46-62页 |
5.1 LTE 系统仿真平台 | 第46-52页 |
5.1.1 仿真平台中修改的文件 | 第47-48页 |
5.1.2 仿真程序分析 | 第48-49页 |
5.1.3 Windows 下的运行操作 | 第49-50页 |
5.1.4 Linux 下的运行操作 | 第50-52页 |
5.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2-60页 |
5.2.1 半静态调度机制和动态调度机制下使用的信令的仿真比较 | 第52-56页 |
5.2.2 动态调度机制下优先级算法的性能实现 | 第56-60页 |
5.3 分析总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2页 |
6.2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