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8页 |
1.1 选题的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 | 第11-15页 |
1.2.1 国内外黄土滑坡机理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外黄土滑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国内外黄土滑坡防治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 第18-26页 |
2.1 研究区位置及交通地理 | 第18-20页 |
2.2 气象水文 | 第20-21页 |
2.2.1 气象 | 第20页 |
2.2.2 水文 | 第20-21页 |
2.3 地形地貌 | 第21页 |
2.4 地层岩性 | 第21-22页 |
2.5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2-24页 |
2.5.1 地下水 | 第22-23页 |
2.5.2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 第23-24页 |
2.6 区域地质构造及新构造运动 | 第24-25页 |
2.6.1 区域地质构造 | 第24页 |
2.6.2 区域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 第24-25页 |
2.7 人类工程活动 | 第25页 |
2.8 滑坡区岩土特性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大型黄土填土滑坡特征及发展过程 | 第26-32页 |
3.1 黄土填土滑坡特征 | 第26-29页 |
3.1.1 黄土填土滑坡岩土特性 | 第26-27页 |
3.1.2 黄土填土滑坡的变形特征 | 第27-29页 |
3.1.3 黄土填土滑坡基本特征 | 第29页 |
3.2 大型黄土填土滑坡的发展过程 | 第29-32页 |
第四章 大型黄土填土滑坡成因机理分析研究 | 第32-44页 |
4.1 大型黄土填土滑坡形成条件 | 第32-38页 |
4.1.1 黄土填土滑坡形成内在因素 | 第32-34页 |
4.1.2 黄土填土滑坡形成外在因素 | 第34-38页 |
4.2 大型黄土填土滑坡变形破坏失稳模式分析 | 第38-42页 |
4.2.1 黄土滑坡变形破坏失稳模式模型 | 第38-39页 |
4.2.2 大型黄土填土滑坡变形破坏失稳复杂性分析 | 第39-40页 |
4.2.3 大型黄土填土滑坡变形破坏失稳分析 | 第40-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大型黄土填土滑坡稳定性研究 | 第44-58页 |
5.1 极限平衡传递系数法 | 第44-52页 |
5.1.1 极限平衡法基本原理及常用方法 | 第44-45页 |
5.1.2 传递系数法计算 | 第45-52页 |
5.2 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 | 第52-58页 |
5.2.1 有限元分析法简介 | 第52页 |
5.2.2 强度折减系数法理论 | 第52-53页 |
5.2.3 计算参数选取 | 第53页 |
5.2.4 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计算滑坡稳定性 | 第53-58页 |
第六章 大型黄土填土滑坡防治措施研究 | 第58-70页 |
6.1 滑坡治理综述 | 第58-60页 |
6.1.1 排水工程 | 第58-59页 |
6.1.2 削方减载、坡底压脚 | 第59页 |
6.1.4 抗滑挡墙 | 第59页 |
6.1.5 抗滑桩 | 第59-60页 |
6.1.6 锚杆、预应力锚索加固 | 第60页 |
6.2 滑坡应急治理措施 | 第60-61页 |
6.4 方案的比选 | 第61-66页 |
6.4.1 方案一:悬臂式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截排水沟 | 第62-64页 |
6.4.2 方案二:重力式挡土墙+预应力锚索+截排水沟 | 第64-65页 |
6.4.3 两种综合治理方案的比较选择 | 第65-66页 |
6.5 采用抗滑桩治理滑坡后分析 | 第66-7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7.1 结论 | 第70-71页 |
7.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