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一)国际背景 | 第8页 |
(二)国内背景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第一章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 | 第13-18页 |
一、社区、社区服务与社区公共服务 | 第13-17页 |
(一)社区的内涵 | 第13-14页 |
(二)社区服务的内涵 | 第14页 |
(三)社区公共服务的内涵 | 第14-17页 |
二、相关理论及其应用 | 第17-18页 |
(一)公共选择理论 | 第17页 |
(二)治理理论 | 第17页 |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8页 |
第二章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18-30页 |
一、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发展历程——从一元向多元发展 | 第18-23页 |
(一)单位制(“行政吸纳服务”的体制) | 第18-21页 |
(二)社区制(“服务吸纳行政”的体制) | 第21-23页 |
二、青岛各市区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及特点 | 第23-28页 |
(一)市南区 | 第24页 |
(二)市北区 | 第24-25页 |
(三)李沧区 | 第25-26页 |
(四)城阳区 | 第26-27页 |
(五)崂山区 | 第27页 |
(六)黄岛区 | 第27-28页 |
三、青岛市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0页 |
(一)政府主导为主,社会参与不够 | 第28页 |
(二)缺乏职业化、专业化社区公共服务人员 | 第28-29页 |
(三)社区公共服务资金来源不足 | 第29页 |
(四)社会组织社区公共服务作用发挥问题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经验及启示 | 第30-37页 |
一、国内外社区公共服务经验介绍 | 第30-35页 |
(一)英国的社区照顾 | 第30-31页 |
(二)美国的社区服务 | 第31-33页 |
(三)日本的社区服务 | 第33页 |
(四)香港的社区服务 | 第33-34页 |
(五)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新发展 | 第34页 |
(六)上海市的社区改革 | 第34-35页 |
二、中外社区公共服务的比较与启示 | 第35-37页 |
(一)观念的更新是引导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重要条件 | 第35页 |
(二)多渠道经费来源是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重要保障 | 第35-36页 |
(三)完善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是社区服务发展的重要基础 | 第36-37页 |
(四)社会组织是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新的依托 | 第37页 |
第四章 完善青岛市社区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 | 第37-45页 |
一、采取辐射模式完善青岛市社区公共服务发展 | 第38页 |
二、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运营方式 | 第38-40页 |
三、加强社区公共服务队伍建设 | 第40-41页 |
四、依托特色街道拓展筹资渠道 | 第41-42页 |
五、整合现有网络资源以实现网络全覆盖 | 第42-43页 |
六、实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 | 第43-44页 |
七、进一步拓展社区公共服务内容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 | 第49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