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的新价值观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渐行渐变 | 第7-8页 |
二、标识创新 | 第8-9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第一章 社会价值观:变革思想与改造社会 | 第12-26页 |
第一节 时代召唤 | 第12-14页 |
一、《新青年》诞生的社会环境 | 第12-13页 |
二、《新青年》的定位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思想变革 | 第14-20页 |
一、对孔孟的批判 | 第14-16页 |
二、女性问题的提出 | 第16-18页 |
三、旧价值观的转型 | 第18-20页 |
第三节 社会改造 | 第20-26页 |
一、两剂良药:民主与科学 | 第20-23页 |
二、对新政治的探求 | 第23-26页 |
第二章 青年价值观:活力与未来 | 第26-35页 |
第一节 作者群的集合 | 第26-30页 |
一、甲寅派 | 第27页 |
二、同乡派 | 第27-28页 |
三、北大派 | 第28-29页 |
四、以文会友派 | 第29-30页 |
第二节 作者群的分流 | 第30-32页 |
一、革命化 | 第30-31页 |
二、祛革命化 | 第31页 |
三、文学学术化 | 第31-32页 |
第三节 读者群 | 第32-35页 |
第三章 文学价值观:青年与创新的结合点 | 第35-50页 |
第一节 理论根据 | 第35-44页 |
一、社会进化论与生物进化论 | 第35-37页 |
二、文学实验 | 第37-44页 |
第二节 现实路径 | 第44-50页 |
一、取道翻译 | 第44-45页 |
二、文学改良 | 第45-46页 |
三、白话策略 | 第46-50页 |
结语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