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目标,意义 | 第10-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2.1 国外现状论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论述 | 第15页 |
1.3 本文组织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分布式网络防御式终端访问控制需求 | 第17-31页 |
2.1 分布式网络防御式安全的特点 | 第17-22页 |
2.1.1 传统安全的特点 | 第17-18页 |
2.1.2 分布式安全的特点 | 第18-19页 |
2.1.3 分布式安全与传统安全的不同 | 第19-22页 |
2.2 分布式网络防御式的安全挑战 | 第22-29页 |
2.2.1 分布式网络防御式终端带来的安全挑战 | 第22-23页 |
2.2.2 现有分布式终端访问控制的方案研究 | 第23-27页 |
2.2.3 基于信任的网络防御式终端访问的优点和现有方案 | 第27-29页 |
2.3 基于设备属性的网络防御式分布终端解决方案的提出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分布式网络防御式终端访问控制研究 | 第31-41页 |
3.1 访问控制方法研究 | 第31-32页 |
3.2 分布式系统中的访问控制方法研究 | 第32-36页 |
3.2.1 OBAC Model | 第32-33页 |
3.2.2 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 | 第33-35页 |
3.2.3 基于角色访问控制模型 | 第35-36页 |
3.3 基于 RBAC 的访问控制方法详述 | 第36-40页 |
3.3.1 RBAC 模型的缺点 | 第37-38页 |
3.3.2 分布式终端环境下针对 RBAC 模型的改进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设备属性的信任模型和在访问控制中的设计 | 第41-53页 |
4.1 信任度确立方法 | 第41页 |
4.2 RBAC 中如何确定设备身份算法 | 第41-44页 |
4.3 设备身份确认方法 | 第44-46页 |
4.3.1 设备的特点 | 第44-45页 |
4.3.2 属性收集方法 | 第45页 |
4.3.3 信任度模型和生成算法 | 第45-46页 |
4.4 信任度在 RBAC 中的应用方法 | 第46-52页 |
4.4.1 设备入网 | 第46-51页 |
4.4.2 基于信任度的设备权限控制方法 | 第51-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第53-70页 |
5.1 获取客户端设备的时钟频率实现 | 第53页 |
5.2 统计方法引入到访问控制模块实现 | 第53页 |
5.3 无需安全芯片参与模块实现 | 第53-54页 |
5.4 支持异构系统实现 | 第54页 |
5.5 发挥云计算的效力 | 第54页 |
5.6 入侵检测数据采集实现 | 第54-61页 |
5.6.1 入侵检测监听实现 | 第55页 |
5.6.2 用 Libpcap 软件包实现数据分组的捕获 | 第55-56页 |
5.6.3 Libpcap 的体系结构实现 | 第56-57页 |
5.6.4 Libpcap 数据包捕获程序流程 | 第57-58页 |
5.6.5 监听程序性能的调整 | 第58页 |
5.6.6 数据帧的协议解析 | 第58-60页 |
5.6.7 入侵检测监听程序实例实现 | 第60-61页 |
5.7 被取证机信息采集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61-63页 |
5.7.1 核心文件信息采集 | 第61-62页 |
5.7.2 重要进程的运行情况监测 | 第62-63页 |
5.8 采集器与取证机间的通讯实现 | 第63-67页 |
5.9 监测采集器进程状态 | 第67-68页 |
5.10 数据分析实现 | 第68-69页 |
5.11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测试和分析 | 第70-76页 |
6.1 获取客户时钟频率测试 | 第70-73页 |
6.2 设备信任度算法测试 | 第73-74页 |
6.3 基于信任度的 RBAC 效果测试 | 第74-7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