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光子晶体回旋管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21页 |
1.1.1 太赫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 第12-16页 |
1.1.2 电子回旋脉塞 | 第16-19页 |
1.1.3 光子晶体回旋管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21-23页 |
1.2.1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1-22页 |
1.2.2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22-23页 |
1.3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3-2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光子晶体结构及其特性分析 | 第26-44页 |
2.1 光子晶体结构特性及其理论分析 | 第26-30页 |
2.1.1 二维光子晶体基本结构 | 第26-27页 |
2.1.2 光子晶体的本征方程 | 第27-29页 |
2.1.3 缩放法则 | 第29-30页 |
2.2 二维光子晶体平面波展开法及光子晶体带隙计算 | 第30-43页 |
2.2.1 二维介质柱光子晶体的平面波展开法 | 第30-40页 |
2.2.1.1 正方形晶格介质柱光子晶体带隙计算 | 第33-37页 |
2.2.1.2 三角形晶格介质柱光子晶体带隙计算 | 第37-40页 |
2.2.2 二维金属结构光子晶体的平面波展开法 | 第40-4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金属柱光子晶体带隙特性分析 | 第44-59页 |
3.1 金属材料光子晶体带隙结构理论分析 | 第44-47页 |
3.2 本征模及带隙计算 | 第47-48页 |
3.3 TE模式计算 | 第48-57页 |
3.3.1 三角形晶格带隙计算 | 第48-53页 |
3.3.2 正方形晶格带隙计算 | 第53-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光子晶体回旋管高频结构设计 | 第59-80页 |
4.1 光子晶体谐振腔设计分析 | 第59-64页 |
4.1.1 光子晶体谐振腔 | 第59-60页 |
4.1.2 PBG谐振腔设计 | 第60-64页 |
4.2 W波段光子晶体谐振腔设计 | 第64-72页 |
4.2.1 模式选择 | 第64页 |
4.2.2 光子晶体谐振腔结构选择 | 第64-67页 |
4.2.3 腔内电磁模式 | 第67-71页 |
4.2.4 光子晶体谐振腔分析 | 第71-72页 |
4.3 高频结构分析 | 第72-77页 |
4.3.1 光子晶体高频结构冷腔分析 | 第74页 |
4.3.2 耦合系数 | 第74-76页 |
4.3.3 起振电流分析 | 第76-77页 |
4.4 220GHz光子晶体谐振腔设计 | 第77-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光子晶体回旋管电子光学系统设计 | 第80-100页 |
5.1 电子枪类型 | 第80-82页 |
5.2 光子晶体回旋管电子枪设计 | 第82-83页 |
5.3 光子晶体回旋管电子枪初始结构设计 | 第83-90页 |
5.4 数值模拟优化与分析 | 第90-93页 |
5.5 已应用于实验的电子枪结构 | 第93-98页 |
5.5.1 单阳极磁控注入式电子枪 | 第94-95页 |
5.5.2 双阳极磁控注入式电子枪 | 第95-9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六章 输出窗研究 | 第100-130页 |
6.1 输出窗的性能 | 第100-101页 |
6.2 单窗片输出窗 | 第101-108页 |
6.2.1 单窗片输出窗理论分析 | 第101-106页 |
6.2.2 单窗片输出窗仿真设计 | 第106-108页 |
6.3 多窗片输出窗 | 第108-118页 |
6.3.1 双窗片输出窗 | 第108-115页 |
6.3.2 三窗片输出窗 | 第115-118页 |
6.4 Brewster窗 | 第118-129页 |
6.4.1 Brewster窗理论分析 | 第118-123页 |
6.4.2 新型Brewster窗 | 第123-12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30-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42-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