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2 太阳能光热利用 | 第17-18页 |
1.2.1 高效太阳能光热转换的工作原理 | 第17页 |
1.2.2 太阳能光热利用的优势 | 第17-18页 |
1.3 太阳能选择吸收薄膜研究进展 | 第18-32页 |
1.3.1 太阳能选择吸收薄膜的光谱特性 | 第18-19页 |
1.3.2 太阳能选择吸收薄膜的典型结构 | 第19-24页 |
1.3.3 太阳能选择吸收薄膜的制备方法 | 第24-27页 |
1.3.4 太阳能选择吸收薄膜的发展简史 | 第27-28页 |
1.3.5 太阳能选择吸收薄膜的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1.3.6 新型太阳能选择吸收薄膜的设计 | 第29-32页 |
1.4 论文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实验与测试技术 | 第34-46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34-35页 |
2.2 实验设备 | 第35页 |
2.3 样品制备 | 第35-37页 |
2.3.1 基板准备 | 第35-36页 |
2.3.2 溶胶配制 | 第36页 |
2.3.3 溶胶镀膜 | 第36-37页 |
2.3.4 胶体薄膜退火 | 第37页 |
2.4 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37-41页 |
2.4.1 热重-差热 | 第37-38页 |
2.4.2 红外透射光谱 | 第38页 |
2.4.3 原子力显微镜 | 第38-39页 |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9页 |
2.4.5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39页 |
2.4.6 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 | 第39-40页 |
2.4.7 X射线衍射谱 | 第40页 |
2.4.8 拉曼光谱 | 第40页 |
2.4.9 电子能量损失谱 | 第40-41页 |
2.5 材料的性能测试 | 第41-46页 |
2.5.1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 第41页 |
2.5.2 红外反射光谱 | 第41-42页 |
2.5.3 热辐射仪 | 第42页 |
2.5.4 椭圆偏振光谱 | 第42-43页 |
2.5.5 加速老化试验测试 | 第43-46页 |
第三章 C-TiO_2复合薄膜的溶胶配置及其形成机制 | 第46-64页 |
3.1 络合物在溶胶网络中的作用 | 第46-49页 |
3.1.1 Acac在TBT溶胶网络中的湿化学分析 | 第46-48页 |
3.1.2 Acac对C-TiO_2复合薄膜裂纹的抑制 | 第48-49页 |
3.2 碳前驱体在溶胶网络中的作用 | 第49-51页 |
3.2.1 SA在TBT溶胶网络中的湿化学分析 | 第49-50页 |
3.2.2 SA对C-TiO_2复合薄膜裂纹的抑制 | 第50-51页 |
3.3 C-TiO_2干凝胶碳化工艺原理 | 第51-56页 |
3.3.1 C-TiO_2干凝胶在惰性/空气气氛中退火的热分析 | 第51-53页 |
3.3.2 SA在C-TiO_2复合薄膜中的残碳效率分析 | 第53-56页 |
3.4 C-TiO_2复合薄膜结构与组分研究 | 第56-62页 |
3.4.1 C-TiO_2复合薄膜结构表征 | 第56-60页 |
3.4.2 C-TiO_2复合薄膜组分表征 | 第60-6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C-TiO_2复合薄膜热处理工艺研究 | 第64-84页 |
4.1 退火温度对C-TiO_2复合薄膜的影响 | 第64-74页 |
4.1.1 退火温度对C-TiO_2复合薄膜结构的影响 | 第65-66页 |
4.1.2 退火温度对碳化学状态的影响 | 第66-68页 |
4.1.3 退火温度对C-TiO_2复合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 | 第68-69页 |
4.1.4 退火温度对C-TiO_2复合薄膜光学参数的影响 | 第69-74页 |
4.2 退火时间对C-TiO_2复合薄膜的影响 | 第74-82页 |
4.2.1 退火时间对C-TiO_2复合薄膜结构的影响 | 第74-76页 |
4.2.2 退火时间对碳化学状态的影响 | 第76-78页 |
4.2.3 退火时间对C-TiO_2复合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 | 第78-79页 |
4.2.4 退火时间对C-TiO_2复合薄膜光学参数的影响 | 第79-8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C-TiO_2复合薄膜微结构可控制备及光热性能研究 | 第84-106页 |
5.1 Acac对C-TiO_2复合薄膜厚度的定制调控 | 第84-87页 |
5.2 Acac含量对C-TiO_2复合薄膜光热性能的影响 | 第87-92页 |
5.2.1 Acac含量对C-TiO_2复合薄膜太阳光吸收率的影响 | 第87-90页 |
5.2.2 Acac含量对C-TiO_2复合薄膜红外辐射的影响 | 第90-91页 |
5.2.3 Acac含量对C-TiO_2复合薄膜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 第91-92页 |
5.3 PEG对C-TiO_2复合薄膜组分的定制调控 | 第92-99页 |
5.3.1 PEG与TBT溶胶体系的湿化学分析 | 第92-94页 |
5.3.2 PEG与TBT凝胶体系退火过程中的热分析 | 第94-95页 |
5.3.3 PEG对C-TiO_2复合薄膜组分的定制调控 | 第95-99页 |
5.4 PEG含量对C-TiO_2复合薄膜光热性能的影响 | 第99-104页 |
5.4.1 PEG含量对C-TiO_2复合薄膜太阳光吸收率的影响 | 第99-102页 |
5.4.2 PEG含量对C-TiO_2复合薄膜红外辐射率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5.4.3 PEG含量对C-TiO_2复合薄膜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六章 C-Cu-TiO_2复合多孔薄膜的制备及湿化学机理研究 | 第106-124页 |
6.1 利用Marangoni效应一步法制备C-Cu-TiO_2复合多孔薄膜 | 第106-114页 |
6.1.1 溶胶体系中的溶胶网络及组成分析 | 第107-109页 |
6.1.2 常温旋涂溶胶薄膜的结构演变分析 | 第109-113页 |
6.1.3 基板加热条件下旋涂溶胶薄膜的结构演变分析 | 第113-114页 |
6.2 退火处理对C-Cu-TiO_2复合薄膜结构及组分的影响 | 第114-121页 |
6.2.1 干凝胶在惰性/空气气氛中退火的热分析 | 第115-116页 |
6.2.2 退火过程中凝胶成分的演变分析 | 第116-118页 |
6.2.3 退火过程中薄膜结构的演变分析 | 第118-12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21-124页 |
第七章 C-Cu-TiO_2复合多孔薄膜的结构调控及光热性能的研究 | 第124-142页 |
7.1 纳米金属复合以及多孔表面多孔结构对吸收率增益的理论分析 | 第124-127页 |
7.2 CuCl_2相对含量对C-Cu-TiO_2复合多孔薄膜的结构调控 | 第127-132页 |
7.3 C-Cu-TiO_2复合薄膜结构对光热性能的影响 | 第132-139页 |
7.3.1 C-Cu-TiO_2复合薄膜结构对太阳光吸收率的影响 | 第132-135页 |
7.3.2 C-Cu-TiO_2复合薄膜结构对红外辐射率的影响 | 第135-136页 |
7.3.3 C-Cu-TiO_2复合薄膜结构对薄膜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136-139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39-142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2-146页 |
8.1 结论 | 第142-144页 |
8.1.1 C-TiO_2复合薄膜 | 第142-143页 |
8.1.2 C-Cu-TiO_2复合多孔薄膜 | 第143-144页 |
8.2 展望 | 第144-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8页 |
致谢 | 第158-160页 |
个人简历 | 第160-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62-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