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6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环流 | 第9-10页 |
| ·台风生成 | 第10-18页 |
| ·热带气旋生成的大尺度条件 | 第10-11页 |
| ·台风生成中的中尺度作用 | 第11-13页 |
| ·台风生成的外部扰动源 | 第13-15页 |
| ·台风生成的触发机制 | 第15-18页 |
| ·台风运动 | 第18-20页 |
| ·西北太平洋季风环流对台风活动的影响 | 第20-23页 |
| ·西北太平洋季风活动与台风生成 | 第20-22页 |
| ·西北太平洋季风活动与台风路径突变 | 第22-2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解决的问题 | 第23-24页 |
| ·章节安排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资料、模式和方法 | 第26-34页 |
| ·资料 | 第26页 |
| ·模式介绍 | 第26-29页 |
| ·WRF模式的特点 | 第27页 |
| ·WRF模式的程序结构 | 第27-28页 |
| ·WRF嵌套网格方案 | 第28页 |
| ·WRF的侧边界条件 | 第28-29页 |
| ·方法介绍 | 第29-34页 |
| ·Lanczos滤波方法 | 第29-30页 |
| ·台风涡旋滤波技术 | 第30-32页 |
| ·理想轴对称涡旋构建方法 | 第32页 |
| ·涡度收支计算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季风涡旋罗斯贝波能量频散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34-56页 |
| ·引言 | 第34-35页 |
| ·模式和试验设计 | 第35-37页 |
| ·模拟的季风涡旋的罗斯贝波能量频散导致的波列特征 | 第37-44页 |
| ·初始环境湿度对能量频散引起的罗斯贝波波列的影响 | 第44-51页 |
| ·初始季风涡旋强度对能量频散引起的罗斯贝波波列的影响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 第四章 季风涡旋对台风生成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56-78页 |
| ·引言 | 第56-58页 |
| ·模式和试验设计 | 第58-60页 |
| ·控制试验结果分析 | 第60-71页 |
| ·模拟的台风活动 | 第60-66页 |
| ·模拟的台风生成 | 第66-71页 |
| ·敏感性实验结果分析 | 第71-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8页 |
| 第五章 季风环流对台风“莫拉克”(2009)的影响研究 | 第78-112页 |
| ·引言 | 第78-79页 |
| ·台风“莫拉克”(2009)的特点 | 第79-87页 |
| ·路径变化 | 第80-82页 |
| ·高度不对称的对流结构 | 第82-84页 |
| ·极端降水 | 第84-87页 |
| ·季节内振荡(ISO)对台风莫拉克的影响的观测分析 | 第87-95页 |
| ·季节内振荡(ISO)对台风莫拉克的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95-110页 |
| ·模式试验设计 | 第95-98页 |
| ·控制实验模拟的台风莫拉克 | 第98-103页 |
| ·台湾岛地形对台风莫拉克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 ·多时间尺度季风环流对台风莫拉克的影响 | 第105-11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12-116页 |
| ·主要结论及讨论 | 第112-114页 |
| ·本文特色和创新点 | 第114页 |
|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114-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34页 |
| 致谢 | 第134-136页 |
| 作者简介 | 第136-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