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农村社会救助问题研究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2-23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21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20-21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1.4.1 创新点 | 第22-23页 |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23页 |
2 农村社会救助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23-29页 |
2.1 社会救助的定义和内容 | 第23-25页 |
2.1.1 社会救助的定义 | 第23页 |
2.1.2 社会救助的内容 | 第23-25页 |
2.2 农村社会救助的定义与内容 | 第25-27页 |
2.2.1 农村社会救助的定义 | 第25页 |
2.2.2 农村社会救助的内容 | 第25-27页 |
2.3 农村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2.3.1 贫困理论 | 第27-28页 |
2.3.2 公民权利理论 | 第28页 |
2.3.3 国家责任理论 | 第28-29页 |
2.3.4 社会公平理论 | 第29页 |
3 肥城市农村社会救助现状分析 | 第29-39页 |
3.1 肥城市基本情况概述 | 第29-30页 |
3.2 肥城市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30-39页 |
3.2.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30-31页 |
3.2.2 五保供养制度 | 第31-32页 |
3.2.3 灾害救助 | 第32-34页 |
3.2.4 教育救助 | 第34-35页 |
3.2.5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 第35-36页 |
3.2.6 农村临时救助制度 | 第36-38页 |
3.2.7 其他救助制度 | 第38-39页 |
4 肥城市农村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4.1 肥城市农村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4.1.1 救助对象数量和范围难以掌控 | 第39页 |
4.1.2 分散供养户、特困户现状堪忧 | 第39-40页 |
4.1.3 社会救助经费不足,标准过低 | 第40页 |
4.1.4 相关部门救助工作不规范 | 第40-41页 |
4.1.5 政府专业人才缺乏 | 第41页 |
4.2 肥城市农村社会救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3页 |
4.2.1 救助制度因素 | 第41-42页 |
4.2.2 政府因素 | 第42页 |
4.2.3 救助对象构成因素 | 第42-43页 |
4.2.4 个体因素 | 第43页 |
5 国内典型地区农村社会救助的经验及启示 | 第43-48页 |
5.1 国内农村社会救助的成功经验 | 第43-46页 |
5.1.1 湖南省湘潭市农村社会救助的经验介绍 | 第43-45页 |
5.1.2 甘肃省定西市农村社会救助的经验介绍 | 第45-46页 |
5.2 国内农村社会救助成功经验的启示 | 第46-48页 |
6 肥城市农村社会救助对策研究 | 第48-52页 |
6.1 科学界定救助对象范围和救助标准 | 第48-49页 |
6.2 健全农村社会救助资金的保障机制 | 第49-50页 |
6.3 完善农村社会救助的法律、法规 | 第50页 |
6.4 完善农村社会救助的管理机制,加强基层建设 | 第50-51页 |
6.5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完善监督机制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