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盆1井西凹陷东北环带侏罗系三工河组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4页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11页
        1.2.1 油气成藏研究第7-8页
        1.2.2 油气藏分类第8-9页
        1.2.3 盆1井西凹陷环带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研究现状第9-11页
    1.3 存在问题第11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1-12页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2页
    1.6 主要认识与成果第12-14页
第2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14-21页
    2.1 研究区构造特征第14-17页
        2.1.1 夏盐低凸带构造演化历程第14-16页
        2.1.2 前哨低凸带构造演化历程第16-17页
    2.2 研究区地层分布情况第17-20页
    2.3 断裂发育特征第20-21页
第3章 研究区油气成藏条件第21-31页
    3.1 烃源岩条件第21-22页
    3.2 储层特征第22-26页
        3.2.1 前哨低凸带储层特征第22-25页
        3.2.2 夏盐低凸带储层特征第25-26页
    3.3 盖层条件第26-27页
    3.4 圈闭类型第27页
    3.5 运移条件第27-28页
    3.6 储盖组合条件第28-31页
第4章 研究区典型油气藏解剖第31-45页
    4.1 前哨低凸带第31-39页
        4.1.1 构造特征第33页
        4.1.2 油源分析第33-34页
        4.1.3 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第34-36页
        4.1.4 油藏特征第36-39页
    4.2 夏盐低凸带第39-45页
        4.2.1 构造特征第40-41页
        4.2.2 油源分析第41页
        4.2.3 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第41-43页
        4.2.4 油藏特征第43-45页
第5章 研究区成藏主控因素分析及成藏模式第45-52页
    5.1 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第45-50页
        5.1.1 有利储层第45-47页
        5.1.2 区域盖层第47-48页
        5.1.3 断裂体系第48-50页
    5.2 成藏模式第50-52页
        5.2.1 近源成藏模式第50-51页
        5.2.2 远源成藏模式第51-52页
第6章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塔河S75-AT10井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体成因类型及展布特征研究
下一篇: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扶余油层古孔隙度恢复与有利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