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离子自组装构建的超分子纳米材料及其功能

摘要第11-14页
Abstract第14-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7页
    1.1 离子自组装构建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8-22页
        1.1.1 离子自组装的概述第18-20页
        1.1.2 离子自组装制备有序材料的现状第20-22页
    1.2 表面活性剂参与的离子自组装第22-27页
        1.2.1 表面活性剂与有机小分子的离子自组装第22-25页
        1.2.2 表面活性剂与多金属氧化簇的离子自组装第25-27页
    1.3 离子自组装构建刺激响应型纳米材料及其应用第27-31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7页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与功能小分子基于离子自组装构筑超分子材料第37-82页
    2.1 表面活性离子液体与刚果红构建的pH和温度双重响应超分子纳米材料第37-52页
        2.1.1 实验部分第37-39页
            2.1.1.1 实验试剂第37页
            2.1.1.2 实验仪器第37-38页
            2.1.1.3 羧基功能化表面活性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第38-39页
            2.1.1.4 超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第39页
        2.1.2 结果与讨论第39-52页
            2.1.2.1 CR/[N-C_(10),N'-COOH-Im]Br超分子纳米材料的形貌表征和形成机理探究第39-45页
            2.1.2.2 CR/[N-C_(10),N'-COOH-Im]Br超分子纳米材料的pH和温度双重响应性质第45-52页
        2.1.3 小结第52页
    2.2 基于离子自组装构建从纳米尺寸到宏观尺寸的超分子材料第52-62页
        2.2.1 实验部分第52-53页
            2.2.1.1 实验试剂第52-53页
            2.2.1.2 实验仪器第53页
            2.2.1.3 R6G/NaAOT超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第53页
        2.2.2 结果与讨论第53-62页
            2.2.2.1 R6G/NaAOT超分子材料形貌表征和机理探究第53-60页
            2.2.2.2 纳米颗粒的进一步组装第60-62页
        2.2.3 小结第62页
    2.3 基于超分子自组装的多重刺激响应材料的合理设计第62-76页
        2.3.1 实验部分第63-64页
            2.3.1.1 实验试剂第63页
            2.3.1.2 实验仪器第63-64页
            2.3.1.3 羧基功能化表面活性离子液体合成方法第64页
            2.3.1.4 超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第64页
        2.3.2 结果与讨论第64-76页
            2.3.2.1 偶氮苯羧酸自组装形成的超分子材料第64-67页
            2.3.2.2 羧基功能化表面活性离子液体和β-环糊精对偶氮苯羧酸自组装的影响第67-72页
            2.3.2.3 三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的作用第72-74页
            2.3.2.4 循环伏安实验的测定第74-75页
            2.3.2.5 量化计算第75-76页
        2.3.3 小结第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第三章 表面活性离子液体/多金属氧化簇基于离子自组装制备的超分子纳米材料及应用第82-120页
    3.1 pH响应POM/[N-C_(10),N'-COOH-Im]Br超分子材料及其可再生催化性能第82-95页
        3.1.1 实验部分第82-83页
            3.1.1.1 实验试剂第82-83页
            3.1.1.2 实验仪器第83页
            3.1.1.3 离子液体和超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第83页
        3.1.2 结果与讨论第83-94页
            3.1.2.1 超分子纳米材料的形貌和机理表征第83-88页
            3.1.2.2 超分子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和pH响应性质第88-90页
            3.1.2.3 超分子纳米材料的催化性能和可再生性第90-94页
        3.1.3 小结第94-95页
    3.2 pH响应Eu-POM/[N-C_(12),N'-COOH-Im]Br超分子材料及在生物中的应用第95-108页
        3.2.1 实验部分第95-96页
            3.2.1.1 实验试剂第95页
            3.2.1.2 实验仪器第95页
            3.2.1.3 合成方法第95-96页
        3.2.2 结果与讨论第96-108页
            3.2.2.1 超分子材料的形貌及表征机理第96-101页
            3.2.2.2 超分子纳米材料的可逆自组装和光致发光性质第101-105页
            3.2.2.3 Eu-POM/[N-C_(12),N'-COOH-Im]Br超分子材料的生物应用第105-108页
        3.2.3 小结第108页
    3.3 光致发光Eu-POM/[C_(16)-2-C_(16)im]Br_2超分子材料及其生物成像方面应用第108-117页
        3.3.1 实验部分第109-110页
            3.3.1.1 实验试剂第109页
            3.3.1.2 实验仪器第109页
            3.3.1.3 合成方法第109-110页
        3.3.2 结果与讨论第110-116页
            3.3.2.1 Eu-POM/[C_(16)-2-C_(16)im]Br_2超分子材料的形貌表征和机理探讨第110-112页
            3.3.2.2 Eu-POM/[C_(16)-2-C_(16)im]Br_2超分子杂化材料的荧光性质第112-116页
        3.3.3 小结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0页
第四章 POM/CTAB超分子在[P_(4444)][CF_3COO]-H_2O中构建智能催化体系第120-129页
    4.1 实验部分第121-122页
        4.1.1 实验试剂第121-122页
        4.1.2 实验仪器第122页
        4.1.3 离子液体、超分子材料及催化体系的制备方法第122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122-126页
        4.2.1 新型催化体系的表征第122-125页
        4.2.2 催化体系的循环使用第125-126页
    4.3 小结第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29页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29-130页
致谢第130-13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2-13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性g-C3N4的制备及其光降解甲基橙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微信支持下大学物理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