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各类型航空器论文--飞机论文--军用飞机(战机)论文

舰载机起飞尾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1.1 论文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固定翼舰载机起飞方式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 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在尾流场方面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2章 燃气射流动力学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第15-33页
    2.1 射流现象第15-16页
        2.1.1 射流的基本概念第15-16页
        2.1.2 燃气射流的主要特征第16页
    2.2 射流流动特点第16-20页
        2.2.1 亚声速射流流动特点第16-19页
        2.2.2 超声速射流流动特点第19-20页
    2.3 轴对称亚声速等温自由射流的工程计算方法第20-28页
        2.3.1 射流截面上任一点的温度与其轴心温度关系第21页
        2.3.2 射流主段边界的确定κ-ε第21-24页
        2.3.3 射流主段参数的变化规律第24-26页
        2.3.4 计算实例第26-28页
    2.4 研究舰载机发动机尾流场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第28-32页
        2.4.1 流体力学控制方程第28-29页
        2.4.2 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的求解过程第29-30页
        2.4.3 计算网格的划分第30页
        2.4.4 湍流模型的选取第30-31页
        2.4.5 确立边界条件和给定求解控制参数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舰载机尾流场二维数值模拟研究第33-40页
    3.1 舰载机发动机喷管二维模型的建立第33页
    3.2 无偏流板时发动机尾流场的分布情况第33-36页
        3.2.1 建立计算域第33-34页
        3.2.2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设定第34页
        3.2.3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第34-36页
        3.2.4 二维模拟的结论第36页
    3.3 有偏流板时发动机尾流场的分布情况第36-39页
        3.3.1 有偏流板时二维模型的建立第36-37页
        3.3.2 网格的生成第37页
        3.3.3 网格无关性分析第37-38页
        3.3.4 计算结果第38-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舰载机发动机自由射流下尾流场的三维数值计算第40-49页
    4.1 概述第40页
    4.2 无偏流板时舰载机发动机尾流场的三维建模第40-41页
        4.2.1 舰载飞机发动机尾流场三维模型的建立第40-41页
        4.2.2 生成网格及Fluent计算边界条件的设定第41页
    4.3 无偏流板时仿真结果及分析第41-47页
        4.3.1 尾流场物理特性总体分布第42-43页
        4.3.2 参考面内物理量分布特性第43-44页
        4.3.3 参考线上物理量分布特性第44-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5章 含偏流板的舰载机尾流场三维数值模拟第49-72页
    5.1 概述第49页
    5.2 舰载机发动机尾流场的三维建模第49-51页
        5.2.1 含有偏流板时舰载机发动机尾流场三维建模的建立第49-50页
        5.2.2 生成网格及Fluent计算边界条件的设定第50-51页
    5.3 偏流板距离喷管出口 3 m时不同偏角工况下流场参数分析第51-61页
        5.3.1 尾流场物理特性总体分布第51-55页
        5.3.2 参考面内物理量分布特性第55-58页
        5.3.3 参考线上物理量分布特性第58-61页
        5.3.4 小结第61页
    5.4 相同偏角条件下偏流板距离喷口不同位置对流场物理参数的影响第61-71页
        5.4.1 尾流场物理特性总体分布第62-65页
        5.4.2 参考面内物理量分布特性第65-69页
        5.4.3 参考线上物理量分布特性第69-71页
    5.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小视场星敏感器的星图识别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改进NSGA-Ⅱ算法涡轮叶片多光谱测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