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世界各国新闻事业论文--中国论文--通讯社论文

新华社广西分社舆情机制构建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5-20页
        1.2.1 关于舆情的研究第15-17页
        1.2.2 关于舆情机制的研究第17-18页
        1.2.3 关于媒体舆情的研究第18-20页
    1.3 研究框架及理论第20-26页
        1.3.1 研究框架第20-21页
        1.3.2 相关理论概述第21-26页
    1.4 研究方法第26-27页
        1.4.1 文献分析法第26页
        1.4.2 案例分析法第26页
        1.4.3 文本分析法第26页
        1.4.4 比较研究法第26-27页
第二章 媒体与舆情第27-37页
    2.1 媒体与舆情关系第27-30页
        2.1.1 媒体反映舆情第27-28页
        2.1.2 媒体引导舆情第28-30页
    2.2 新时期媒体舆情机制发展的特点第30-33页
        2.2.1 我国媒体舆情机制发展历程第30-31页
        2.2.2 目前我国舆情传播的新形势第31-33页
    2.3 新华社广西分社舆情工作概括第33-37页
        2.3.1 分工分区域监测第33页
        2.3.2 搜索技术为主,人工为辅第33-37页
第三章 新华社广西社对舆情事件的处理第37-50页
    3.1 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机制研究第37-45页
        3.1.1 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特征第37-38页
        3.1.2 “2014年广西玉林狗肉节”舆情发展的阶段第38-41页
        3.1.3 “2014年玉林狗肉节”事件的舆情机制第41-45页
    3.2 时政事件的舆情机制研究第45-50页
        3.2.1 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的特点第45页
        3.2.2 南宁世界体操锦标赛的议程设置方式及效果第45-50页
第四章 新华社广西分社舆情机制的特点与不足第50-54页
    4.1 新华社广西分社舆情机制的特点第50-52页
        4.1.1 视角由“官本位”转向“民本位”第50页
        4.1.2 为客户量身定制科学舆情监测和预警服务第50-51页
        4.1.3 专业的舆情分析研判第51页
        4.1.4 提供权威的处置引导建议第51-52页
    4.2 新华社广西分社舆情机制的不足之处第52-54页
        4.2.1 监测技术跟不上时代变化第52页
        4.2.2 舆情分析上缺乏深层次的探究第52-53页
        4.2.3 舆情导向方面,着重配合,欠缺主动精神和推动意识第53页
        4.2.4 新传播平台的影响力不足,有待提升第53-54页
第五章 新华社广西分社舆情机制的构建第54-62页
    5.1 南方舆情机制的借鉴第54-57页
        5.1.1 独特的“专职+协同”工作机制第54-55页
        5.1.2 从“新闻管家”到“信息服务专家”第55页
        5.1.3 打造研究院,开展舆情学术交流第55-57页
    5.2 新华社广西分社舆情机制的构建第57-62页
        5.2.1 应对舆情发展,履行主流媒体职责第57-58页
        5.2.2 增进与技术公司、科研院校的合作与交流第58-59页
        5.2.3 注重舆情人才的培养第59-60页
        5.2.4 提供差异化的产品第60-62页
总结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著作类第63-64页
    期刊类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本帮菜饮食文化的网络新闻呈现分析
下一篇:议程设置视阈下新媒体的新闻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