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1页 |
1 伤害的本质 | 第11-14页 |
1.1 伤害本质学说的既存之见 | 第11-13页 |
1.1.1 生理机能损害说 | 第11页 |
1.1.2 身体完整性损害说 | 第11-12页 |
1.1.3 折中说 | 第12页 |
1.1.4 健康状况恶化说 | 第12-13页 |
1.2 伤害本质学说的管窥之见 | 第13-14页 |
2 伤害的构造 | 第14-25页 |
2.1 伤害方式与手段 | 第14-18页 |
2.1.1 伤害方式与手段述要 | 第14-16页 |
2.1.1.1 作为方式与不作为方式的伤害 | 第14-15页 |
2.1.1.2 暴力手段与非暴力手段的伤害 | 第15-16页 |
2.1.2 伤害方式与手段认定之司法难题 | 第16-18页 |
2.1.2.1 传播病毒行为认定之争议 | 第16-17页 |
2.1.2.2 制造噪音行为认定之争议 | 第17-18页 |
2.2 伤害对象 | 第18-21页 |
2.2.1 伤害对象范围界分 | 第18-19页 |
2.2.1.1 伤害行为与虐待行为的界限 | 第18-19页 |
2.2.1.2 伤害行为与自伤行为的界限 | 第19页 |
2.2.2 伤害对象认定的司法难题 | 第19-21页 |
2.2.2.1 伤害职务业务相对人的司法认定 | 第19-20页 |
2.2.2.2 伤害患病人等极易受攻击者的司法认定 | 第20-21页 |
2.3 伤害结果 | 第21-25页 |
2.3.1 伤害结果之种类 | 第21-23页 |
2.3.1.1 轻微伤与轻伤 | 第21页 |
2.3.1.2 重伤 | 第21-22页 |
2.3.1.3 致人死亡 | 第22-23页 |
2.3.2 伤害结果认定的司法难题 | 第23-25页 |
2.3.2.1 精神损害评价为伤害结果的争议 | 第23-24页 |
2.3.2.2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虐待致人死亡的界限 | 第24-25页 |
3 伤害刑事规制的域外考察 | 第25-37页 |
3.1 伤害罪名设立的域外考察 | 第25-28页 |
3.1.1 罪名设立的一般规定 | 第25-26页 |
3.1.2 罪名设立的特殊规定 | 第26-28页 |
3.2 伤害方式与手段的域外考察 | 第28-31页 |
3.2.1 伤害方式与手段的一般规定 | 第28页 |
3.2.2 伤害方式与手段的特殊规定 | 第28-31页 |
3.2.2.1 传播病毒行为的刑法规制 | 第28-29页 |
3.2.2.2 制造噪音行为的刑法规制 | 第29-30页 |
3.2.2.3 使用工具武器实施伤害行为的刑法规制 | 第30-31页 |
3.3 伤害对象的域外考察 | 第31-34页 |
3.3.1 伤害对象的一般规定 | 第31页 |
3.3.2 伤害对象的特殊规定 | 第31-34页 |
3.3.2.1 伤害亲属或监护关系相对人的刑法规制 | 第31-32页 |
3.2.2.2 伤害职务业务相对人的刑法规制 | 第32-33页 |
3.3.2.3 伤害患病人等极易受攻击的人的刑法规制 | 第33-34页 |
3.4 伤害结果的域外考察 | 第34-37页 |
3.4.1 伤害结果的一般规定 | 第34-35页 |
3.4.2 伤害结果的特殊规定 | 第35-37页 |
3.4.2.1 劳动能力 | 第35-36页 |
3.4.2.2 特定伤害结果的持续时间 | 第36页 |
3.4.2.3 精神损害 | 第36-37页 |
4 伤害刑事规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 第37-47页 |
4.1 伤害刑事规制存在的问题 | 第37-42页 |
4.1.1 伤害犯罪立法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4.1.2 伤害犯罪罪状表述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4.1.3 特别的减轻或出罪事由规定的缺失 | 第40-42页 |
4.2 伤害刑事规制的立法完善 | 第42-47页 |
4.2.1 伤害犯罪立法模式的完善 | 第42-43页 |
4.2.2 伤害犯罪罪状表述的完善 | 第43-46页 |
4.2.2.1 伤害方式与手段的完善 | 第44-45页 |
4.2.2.2 伤害对象的完善 | 第45页 |
4.2.2.3 伤害结果的完善 | 第45-46页 |
4.2.3 特别的减轻或出罪事由的完善 | 第46-47页 |
5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6页 |